close

迄今為止,美國在科技方面仍居世界第一,但美國的預算壓力和政府自動減支在未來數年都將迫使美國減緩科技研發步伐。

近期美政府關門,對於很多臨床研究和其他研究均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嚴重地影響了南極冰蓋研究,以及阿茲海默症等醫學研究。

鑒於美國科技界當前所面臨的壓力,有人提出中國可能很快會趕超美國,這一說法立即遭到質疑。有專家斷言,至少在未來十年中,中國的科技無法趕超美國。

《Quartz》 雜誌編輯格溫•吉爾福德(Gwynn Guilford) 近日發表文章表示,中國人似乎並沒有從他們的研發開支中得到人們認為應該得到的回報。吉爾福德指出,歐洲國際政治經濟中心的研究員容凱爾(Guy de Jonquires) 在一個新的政策簡報中列出了幾個關鍵點:

1)中國沒有從其研發中獲得應有的價值。

2012年中國在其研發中的花費比日本和德國兩個國家合起來還多,僅次於美國,但其研發結果並沒有給世界帶來多大的影響。

容凱爾說:「 研發投資充其量只相當於概泛性的投資而已,與產出沒有甚麼關係。 2008年杜克大學的一份研究發現,美國的機械工程學位的標準普遍高於中國的標準,而永安會計事務所的數據則顯示,中國絲毫沒有靠近代表世界最先進和高效經濟的科技前沿,相反卻是越滑越遠。 」

2)中國的專利很多都是低質量的。

雖然中國公佈的專利量與美國大致相同,但是中國的指標具有誤導性。美國的專利總體上質量更高。

容凱爾說:「 在2011年,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中國專利局專利申請被列為『 創新專利』,而這些專利只相當於1985年至2010年總專利授權量的十分之一。 其餘的專利都只能滿足很低標準的,質量很差的和實用性專利,以致於一些中國專家表示,他們冒著毀掉整個專利制度的聲譽的風險批准了這些專利。

3)在期刊上發表文章「轟炸」,不等於科技發展得好。

中國在期刊上發表的文章量在世界上數一數二,僅次於美國,而且非常急於搶得第一 ,但問題在於,中國論文的水平參差不齊。

吉爾福德說:「 因為發表這些文章的決定權不在科學界同僚的掌控之中,而是由資助這些刊物的中共書記決定,很多文章是在激烈競爭下,為了個人晉陞而進行的急於求成的廣泛的學術剽竊。」 所以英國皇家學會發現,雖然中國近期發表的期刊文章量已逼近美國,但美國學者的文章則被更廣泛地引用,在學術界也更有權威性。

其實這些問題在學術界都已不是新聞了,至少美國學術界知曉這一差距。因為科學研究往往並不是一種得失相抵的遊戲,新的發現可以對整個世界帶來影響。

中國在科學界的困境,並不意味著美國可以停滯不前。美國國會削減各類研發資金,可能會產生不良的後果。目前聯邦政府只為美國所有的基本科研提供60%的資金,而且更重要的是,美科技界資金頻繁地被中斷,具有破壞性。 正如山繆桑(Darren Samuelsohn)在公佈的報告中所提到的,此次政府的停擺對美國的惡劣影響將持續數年。

縱然如此,美國不會很快失去其世界超級科技大國的地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