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似乎從歐巴馬到一般民眾,所有人都認為美國的法學院出了問題。歐巴馬質疑,法學院的碩士課程是否真的有必要長達3年。潛在學生也不想念法學院;除了少數幾間菁英大學的法學院之外,申請人數皆呈現下滑。芝加哥大學法學院名列前茅,但院長席爾(Michael Schill)表示,律師再也無法像過去一樣升至企業高層。調查顯示,執業律師過得相當痛苦,或許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前途有限。

許多律師最後會轉至企業工作,但他們所受的法律教育,卻沒有幫他們做好準備。除了少數的會計課程之外,法學院通常沒有太多有助管理企業的課程。因此,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最近推出的計劃,就是讓法學院學生修習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University of Chicago Booth School of Business)的課程;根據《經濟學人》的最新排名,布斯商學院擁有全球最棒的MBA課程。

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最知名的校友、彭博執行長Daniel Doctoroff,和他畢業於布斯商學院的妻子Alisa Doctoroff,捐出500萬美元支持此計劃,讓學生學習新創企業的管理和融資、如何在競爭市場中定位等事務。先前亦有學校試圖結合商業和法律教育,但接受者並不多。席爾表示,許多人可能是因為雙學位的額外成本和時間而卻步。此外,許多學校的法律和商業教員之間並不友好,例如,哈佛大學就一直保有不同的教課日程,讓學生難以同時修習兩個學院的課程。

MBA學院會鼓勵學生創業以學習實務技能,就某個程度來說,法學院則是在限制和避免商業活動。法律教員讓學生學習實務經驗的方式,就是讓他們為窮人提供免費諮詢,這是個值得追尋的目標,但學生通常只能學到如何控告企業。回到學校後,當學生學習企業營收之時,重點通常也放在原告(和他的律師)如何從中分一杯羹,而非如何增加營收。

名為「法律與經濟」的法學教育,確實有接觸商業實務,但重點主要放在法律如何影響經濟活動,而非如何用法律推動企業。同樣地,統計分析是法律素養的重要部分,但通常是用來確認企業是否有涉及歧視,而非用來評估新創企業的可行性。

另一方面,商學院通常只會給MBA學生簡單的法律教育;MBA學生會學習稅法(以及如何避稅),可能還會學一些商業法,因為那與發行股份、宣告破產有關。除此之外,他們並沒有接受太多法律教育,但他們在職涯之中,確實需要這些法律知識。

企業律師需要了解創業,創業家也需要法律知識,芝加哥的新課程只是縮小兩者鴻溝的第一步。即使律師和管理者常有利益衝突,但他們還是應該當好朋友。

The Economist Newspape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