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前期的4個黃金5年,擬出屬於自己的職涯規劃與因應策略,迎戰每段路不同的工作和人生課題。只有現在先做好準備,未來才會得到10倍奉還的收穫!

11月,每個上班族都在做明年年度計劃的月份。當你忙著做產品的年度計劃、部門的年度計劃、甚至公司的年度計劃時,可曾想過,幫自己的人生做一份計劃?這份年度計劃,不只涵蓋明年、後年,更包括你的人生中長程目標,以及職涯發展方向。對現代工作者來說,這個動作到底有多重要?

職涯不能像齒輪埋頭打轉。成功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在《讓好工作找上你Great Work, Great Career》一書中指出,英文career(職涯)這個字,起源來自法文carriere,最早的意思是「繞圈子」,指汽車在圓形車道中不斷繞行。Carriere另外也有「露天礦場」的意思,就是從前人們每天工作把石塊打碎的場合。

這是西方世界最早對於「職涯」的描述。舊時的觀念認為,每個人不過是大型機器下的小齒輪、螺絲釘,隨著機器的運作一直不停地轉動。

問題是,即使全球化和知識經濟早就不是新名詞,而從每天的即時新聞到紅透半邊天的日本趨勢劇《半澤直樹》,都用各種不同語言告訴你:職場瞬息萬變,安分守己絕對不能保證飯碗無虞時。

然而,卻仍有許多工作者以這種方式開展職涯:對於日復一日的工作,就像不停在原地打轉;又或者覺得自己像礦場裡出賣力氣的勞工,胡砍亂劈一通卻找不到方法,純然是在白費心力。

柯維說:「在工業經濟中,一個人就算不把心思放在工作上,仍可以把工作做好,然而這種做法,對知識工作者可就行不通了。」柯維更進一步指出,每個人的職涯都應經過兩次創造。第一次是在心裡構思,第二次則是在現實世界中採取行動。就好像蓋房子,要蓋得好、蓋得美觀、蓋得扎實,必須在打地基之前進行規劃,在投入時間、金錢、力氣之前,先對理想的房子擁有清楚的想法。這同樣是職涯規劃的不二心法——先在心中擘畫藍圖,再腳踏實地的依照計劃去實現。

當自己的執行長,經營四個黃金五年。無獨有偶,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ucker)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詮釋職涯規劃對於現代工作者的意義。

杜拉克認為,每位知識工作者的思考與行為,都必須像企業的執行長一樣,運用「經營」的概念,主動思考,並對自己負責。這個時代,每個人都要從聽命行事的的勞工,轉變成管理自己的知識工作者。杜拉克指出,和工業時代相比,知識經濟帶給個人最大的效應,就是職場生涯遠超過組織壽命,而且個人會自由流動。儘管計劃未必能趕上變化,但沒有計劃做為應變的基礎,只會更容易隨波逐流,到最後載浮載沉全憑運氣。

如果試圖從成功的工作者身上找出共通點,不難發現,他們大多數都是因為在關鍵時刻做了「對」的事,職場之路才如倒吃甘蔗,愈走愈順。一個人一生至少工作20年,如果以每5年為一階段,劃分為45年,那麼,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挑戰與因應策略,而這一步走對了,邁出下一步時自然就會更輕鬆。

在人際之間,奉行半澤直樹的「以牙還牙,加倍奉還」未必真的行得通,但是有計劃地投資、培養自己,將來的效益一定可期。換句話說,只要現在先做好準備,未來的人生,絕對可以得到10倍奉還!

Cheer 雜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