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東城市杭州的黃龍體育館,16000人有節奏地反復喊著“阿里,阿里巴巴”。接著,《獅子王》的主題曲在音響系統中響起,一個瘦小的身影從舞臺中升了起來。
馬雲(Jack Ma)身穿皮衣,戴著一頂巨大而有尖頂的假髮,塗著黑色唇膏並穿了一個鼻環。他拉開嗓門,有點走調地向崇拜他的員工們演唱艾爾頓強(Elton John)的《今夜你能感覺到愛嗎》(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
這是馬雲創立阿里巴巴10周年紀念會,這家互聯網公司使他成為了億萬富翁,這是一個慶祝的時刻。不久,另一個值得慶祝的時刻又將到來:阿里巴巴這家全球最成功的電子商務公司正準備進行首次公開發行(IPO),預計其市值將超過1000億美元。
多年來,馬雲在中國一直是受人崇拜的偶像人物。但在今年,隨著市場對阿里巴巴即將進行的IPO越來越感興趣,他也吸引了世界的關注。上市將讓投資者有機會在全球增長最快的互聯網市場持有股份。
阿里巴巴的銷售額如今超過了eBay和亞馬遜(Amazon)之和,占到了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約2%。中國所有的快遞包裹中約有70%來自於阿里巴巴的銷售。中國的電子商務交易中大約有80%是透過阿里巴巴的網站進行的。而這很可能只是一個開始,因為仍有一半以上的中國人不上網。鑒於中國網民人數已經達到6億,而且還在不斷增加,中國將在不久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
身為中國鬥志旺盛的企業家精神“教父”的馬雲,被英國《金融時報》評為2013年度人物,因為他是中國互聯網的化身——體現了中國互聯網的全部潛力和矛盾。
在中國,創業成功大多依賴於借鑒海外發展起來的商業理念,但馬雲是一位真正的創新者。與他同時代的人,大多復製成熟的商業模式,創立“中國的谷歌(Google)”,“中國的亞馬遜(Amazon)”以及“中國的推特(Twitter)”。但當馬雲1999年在自己的公寓里創立阿里巴巴時,企業對企業(B2B)電子商務網站還不存在。
馬雲現已將目光投向新的目標:撼動中國的金融業。這在古板的、公有制為主體的中國金融行業激起了軒然大波,並表明馬雲的雄心遠遠超出了在線零售業。
但將馬雲評為今年的年度人物還有另一個原因:今年5月,他決定在年屆48歲之際卸任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職務,轉而投身於應對中國一些最大的問題——尤其是中國日益迫近的環境災難。
馬雲仍是阿里巴巴的執行董事長,但他決定將更少的精力用於盲目追求財富,而將更多精力用於改善世界面貌,這反映了中國社會的深刻轉變——互聯網的崛起正使這種轉型變得更加容易。在經歷了30年的兩位數經濟增長後,中國不斷壯大且越來越願意表達自身訴求的中產階層不再滿足於短視地關注於GDP成長率。
馬雲上周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表示:“在中國,因為水源、空氣質量以及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問題,10至20年後我們將面臨大量健康問題,例如癌症發病率上升。因此我將在這個領域投入我的資金和時間。我的第二大關注領域是民眾的文化和教育——如果我們無所作為,中國的年輕人將成長為富裕但淺薄的一代。”
馬雲的活力和樂觀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但這並不意味著他是個聖人。一些前同事和密友表示,馬雲驚人的成功以及由此帶來的過度美譽,使他對自己改變世界的能力過於自信。
他會在幾乎同一句話裡表示,互聯網將使中國變得更加開放透明,而他將繼續向當局提供任何敢於批評威權的共產黨的網民的信息。
馬雲自己的專斷傾向,以及他有時令人眩暈的商業戰略逆轉,使阿里巴巴的少數人產生反感。但他近乎偶像人物的光環意味著,即便是心懷不滿的前員工也不敢公開批評他。
一位要求匿名的前員工表示:“任何未來想在中國科技行業中做點什麽的人,在談到馬雲時都必須慎言,因為他的影響力太過強大。”
“但即便像我這種不吃他的個人崇拜那一套的人也承認,他是中國新一代企業家的代表,一個背景很窮的人通過堅持不懈和籠絡人才成長為巨頭。”
馬雲1964年出生於杭州,他從父母那裡繼承了表演的天賦。馬雲的父母靠表演評彈(一種傳統曲藝形式)為生。
馬雲的早年生活肯定不容易:評彈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遭禁,這場由毛澤東在1966年發動的災難性政治運動持續了整整十年,其間數百萬人受到迫害、被殺死或下放到中國的偏遠地區。
馬雲小時候數學較差,但他對英語很有興趣。隨著中國漸漸撫平毛時代的創傷,開始向世界開放,他決定全身心投入英語學習。
有整整九年時間,他每天都早早起床,騎上他的自行車奔向杭州大酒店(Hangzhou Hotel),他在那裡和外國遊客交上朋友,免費充當導遊以練習自己的英語。
在參加高考兩次落第之後,他最終進入了杭州師範學院,並於1988年畢業。
此後他在杭州當地的一所高校擔任英語老師,每月的工資相當於12美元。但1994年他成立了一家翻譯公司,這使他有機會去美國出差,在那裡接觸到了互聯網。那時中國的官方媒體甚至不能提及互聯網的存在。
在創辦中國黃頁(China Yellow Pages)失敗之後,馬雲進入中國對外經濟貿易部工作。有一天,他被指派陪同一位美國遊客遊覽長城。
這位遊客就是雅虎(Yahoo)的聯合創始人楊致遠(Jerry Yang)。事實證明,這次的見面將成為兩人事業生涯的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