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在夏季揮灑熱情的汗水、享受盛夏的氛圍嗎?做好四大準備,才能玩得盡興又安心。

烈日狂炙,高溫不斷,這是盛夏的季節。隨著出外遊玩的機率增多,如何玩得盡興又不傷身,防曬、防中暑、防發炎、防蚊蟲咬,其實有訣竅:

1. 防曬係數非重點,要常補擦

根據環保署的監測,在五~八月,紫外線指數經常是過量級以上,甚至不時達危險級,防曬已經無關愛不愛美,而是為了健康。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製作的健康防曬手冊,就指出曬太陽也會過敏。許多皮膚病都是因為曬太陽而誘發或惡化。

而且防曬不分男女老幼,應是全民運動。美國皮膚科醫學會建議,從小朋友開始,每天早上的例行工作應該是:刷牙、洗臉、擦防曬。

防曬產品要怎麼挑?除了要選同時可防紫外線A和紫外線B的產品外,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皮膚科主任邱品齊指出,防曬係數的高低,不必然是選購防曬乳的重點。

用防曬係數低的產品,但常補擦,效果會比用防曬係數高的產品,但不常補擦來得好。至於多快要補擦?雖沒有一個絕對的時間,但愈常流汗或常擦拭臉部,防曬乳流失愈快,就要愈常補。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也提醒民眾,除了最好在外出前20分鐘,就先塗好防曬乳外,防曬乳的量也要擦夠,例如臉和頸部、一隻手臂都至少要擦半小匙的量。

另外,盡量避免在紫外線指數最高的正中午外出,並以陽傘、戴帽、穿可防曬的衣物、袖套等來防護。

2. 多喝水,防中暑

夏天不及時補充水分,對身體會造成許多危害,例如身體因為缺水,無法調節熱,造成中暑,頭暈疲累、頭痛,嚴重的話,甚至意識不清、昏迷。

雙和醫院一般醫學科主任吳美儀指出,中暑的前兆是脫水,會出現口乾舌燥、排尿次數減少(正常人一天應排尿五~七次)的情形,這時就要警覺。

水一定要喝夠,一般人一天喝水量要2000c.c.,長時間外出時,水分易從體表蒸發,更要多喝水達2500c.c.

另外,早上起床時先喝杯水,可避免因水分不足、血液濃稠,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的危機。

不過,有些慢性疾病患者不能多喝水。例如心臟病、肝硬化、腎臟病病人,要詢問醫生適宜攝取的水量,同時也要注意曝曬在陽光下的時間。

3. 游泳要防耳朵發炎

熱情奔向海灘、泳池後,不少人因為耳朵進水,進而發炎,引發游泳耳,到醫院掛號。游泳耳就是外耳炎,在夏天滿常見的。

有趣的是,一般來說,耳朵有外耳皮膚與耳垢保護,維持酸性環境,不易孳生細菌,因此進水不見得會造成耳朵發炎,「反而進水加上用棉花棒去挖,耳朵皮膚受損,細菌才更容易趁隙而入,」薛智仁指出。

一旦耳朵進水,棉花棒是大忌,不建議使用;相反地,較推薦甩頭、把頭側向一邊然後跳一跳,或用吹風機吹的方式,甚至什麼都不做,水也會蒸發。

但如果耳朵進水後,疼痛逐漸加劇,痛到耳廓,輕拉耳朵就會痛,耳道皮膚紅腫,甚至流膿,絕對要趕緊就醫。

要避免耳朵進水,提醒戲水前不要掏耳垢、戲水時可戴耳塞。另外,因中耳積水裝通氣管、或有耳膜穿孔、或曾動過耳朵的手術的人,戲水前要諮詢醫師,是否適宜下水或該如何自我防護。

4. 蚊蟲叮咬,注意紅腫熱痛

夏天出遊,最怕蚊蟲叮咬,滿手滿腳「紅豆冰」。預防之道首重衣物鞋襪,能遮蔽的,就遮蔽。

至於市售的防蚊產品,效果有限。目前唯一經醫學確認有效,是含DEET(待乙妥,俗稱敵避)成分的產品。但這個成分對小朋友仍有安全疑慮,而且有些濃度只能噴灑在衣物,不能直接接觸肌膚,建議使用前要先詳讀說明。

被蚊蟲叮咬,一般會癢、起疹子,用冷水沖洗止癢後,不會有大礙。

但嚴重的話,會起水泡,甚至有的幼童還有過敏反應。因此,如果被叮咬的地方出現長時間的紅腫且範圍愈來愈大、會痛,就不對勁了,一定要去看醫生。

另外也提醒,不要隨意拍打停在身上的蚊蟲,改以撥或吹,以免被蚊蟲的毒液所傷。特別是夏天常見的隱翅蟲,被打死後釋出的毒液接觸到皮膚,會引起紅腫熱痛,最快一天內就會造成潰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