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今(10/8)日傍晚揭曉,由美國科學家貝席格(Eric Betzig)、德國學者黑爾(Stefan W. Hell),及美國學者莫納(William E. Moerner)獲得;得獎理由是研發出「螢光顯微技術的超級解析技術super-resolved fluorescence microscopy」,3得獎人將平分800萬瑞典克朗獎金。

 

諾貝爾基金會在頒獎典禮上指出,這3位科學家的主要成就是超越了光學顯微技術的限制。之前的光學顯微鏡解析度無法超越光的一半波長,但透過螢光分子的協助,3位科學家突破了這項限制。

德國科學家黑爾發明了遠場光學奈米顯微術。這個技術是由掃瞄螢光顯微術出發,是超高精度顯微技術的一大突破。黑爾所發展的遠場光學奈米顯微術,是由「掃瞄螢光顯微術出發,也即將雷射光用高倍率的物鏡聚焦在螢光樣本上,移動焦點在樣本上掃瞄並不斷收集每一點的螢光強度,累積起來即可組合成一張螢光影像。黑爾重要的突破點在於想出要提高解析度,除了盡可能把聚焦光點弄小之外,能不能讓發出螢光的範圍縮小?」

至於其他兩位化學獎得主: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莫納和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院科學家貝席格,則是單分子光譜和螢光光譜領域的著名專家。諾貝爾基金會評審委員認為,這3人讓顯微鏡進展至奈米等級,其所促進的研究成就大規模造福人類生活。

諾貝爾物理學獎昨日揭曉,由三位日本學者獲獎,化學獎揭曉後,明(10/9)日將出爐的是文學獎,眾所矚目的和平獎及經濟學獎則將分別於10日及13日公布。

去年化學獎得主是Martin KarplusMichael Levitt,及Arieh Warshel3人均擁有雙重國籍;得獎理由則是研究出電腦模擬方法,可藉此了解與預測化學反應過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