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威斯康辛大學行銷學副教授David Glen Mick、哈佛大學管理學助理教授Susan Fournier,在「科技矛盾論-消費者的認知、情感與模仿策略」一文指出,長久來科技取代人力,提升效率,減少疲勞,科技創新大幅改進人們生活習慣,卻也招來正負兩極化評價:

1.控制混亂

科技創新有助於建立管理規範與維護社會秩序,但也可能導致社會動蕩不安與失序的隱憂。

例如,各國政府引進新科技、新設備、新制度、新方法,提高行政效率,維護治安,但這些新科技卻也給有心人士帶來新的機會,增強破壞力量,不只犯罪率升高,破案也愈來愈不容易。

2.自由奴化

科技創新有助於人們展現獨立自主的作為,擴大工作自由度,所需干預最少,卻也可能因此提高人們的依賴性,需要更多規範與限制,致使創意難以發揮。

例如,電腦應用、智慧型手機、網際網路普及,實現移動辦公室的概念,人們可以在家辦公、購物,卻也養成人們依賴電腦、手機與網際網路,使得生活索然無味。

3.新穎過時

科技創新讓消費者有機會享受最新發展的科技成果,增進日常生活便利性,提高生活品質,但也表示原有科技將過時,須遭到淘汰。

例如自動排檔汽車出現,使得手排檔汽車乏人問津;能源成本高漲,汽車廠開發油電混合汽車,節省耗油量,汽油車立刻被貼上過時標籤。

4.能力失能

創新科技應用,使人們感受精進智慧,增進效率,但是也可能讓人們有被忽略或愚蠢的感覺,甚至無力感。

例如,電腦軟體發展與應用,讓人們感覺聰明許多,但是電腦軟體推陳出新,人們有學不完的功課,以致常有一股無奈的挫折,甚至有人性價值被忽略的感覺。

5.效率無效率

科技創新最明顯的現象,是減少人們投入活動的精力與時間,大幅提高工作效率,但也可能徒增達成這些目的所需投入的精力與時間,反而造成一種無效率的現象。

例如賣場引進POS系統,大幅提高效率,更重要是迅速廣泛蒐集市場資訊,但是建置系統需要投入鉅資,還需要訓練服務人員熟練正確使用方法,使得建置與訓練顯得無效率。

6.滿足需要創造需要

隨著創新科技推出,激起先前尚未被滿足的需求與慾望,或創造沒有必要的需要,增加人們的花費,甚至因為追求新需要與趕流行,使生活更忙碌。

例如新功能的家電產品,讓人們享受貴族般生活,但是新功能所創造的新需求,也讓人有疲以奔命的感覺。

7.同化孤立

便捷的溝通方式,減少人們見面機會,拉長人們的心理距離,使生活更孤立。例如電子郵件、簡訊、臉書、LINE,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通訊工具,卻也阻礙人們見面三分情的互動機會。

8.參與離散

科技創新大幅提高人們的參與感,增進友誼與生活樂趣,也使人們普遍存有一種疏離感,甚至使生活顯得被動而消極。

例如網路會議,擴大主管參與層面,增加員工表達及貢獻意見的機會,但是遇到網路不穩定,甚至沒有網際網路的場合,整個會議勢必告停,經營活動大受影響。

科技創新有著以上的兩極評價,企業要提高效率必須善用科技的優勢與貢獻,同時審慎評估可能的負面效應,避免陷入「成也科技,敗也科技」的泥沼。

本文作者為林隆儀,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兼任副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