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電業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歐洲電力巨擘 E.ON 為了全力衝刺可再生能源,將傳統能源部門分割獨立,美國十大電力公司之一新時代能源(NextEra Energy)也大手筆購併夏威夷電力實業,以加速推展可再生能源,而日本軟體銀行,則大舉投資高空風力發電,但在風能與太陽能受到垂青的同時,同為可再生能源的海洋能源,包括潮流與波浪發電等,卻深陷困境,廠商一一不支倒地或抽身。

所謂的海洋能源泛指利用各式海洋資源,包括潮流、波浪與洋流發電種類相當多元且運用方式相異,其中以潮流發電發展進度較佳。2014/11/21,蘇格蘭波浪發電開發商Pelamis,宣布資金用罄且無法再取得新資金,若無人接手只能關門大吉,11/26日,德國機電大廠西門子Siemens),宣布將出售2012年買下的潮流發電開發商海流渦輪Marine Current TurbinesMCT),退出潮流發電的行列,表示萬一找不到買主,則將進行重組,員工將優先轉至西門子的其他部門。這兩個退出消息,對全面陷入困境的海洋能源產業界來說,不啻是雪上加霜。

彭博新能源財經統計,至2014年底,前20大波浪與潮流發電企業,總共已經虧損9.03億美元,而隨著風能與太陽能成本節節下降,海洋能源卻始終是最昂貴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投資人對海洋能源的疑慮日增、信心日低,愈來愈不願意再投注新資金。

海洋能源成本高昂

海洋能源成本居高不下其來有自,以Pelamis而言,其波浪發電設備必須位於水深超過50公尺處,通常位於離岸2 - 10公里的外海,而波浪發電裝置還只在海面上漂浮,潮流發電裝置則需位於海底,施工難度更高。外海施工需雇用特殊船隻,更得「看天吃飯」,只能在天氣好的時候進行,而浸泡在海中的設備容易受鹽鹼侵蝕損壞,為了抵抗鹽鹼與海浪的侵蝕,設備製作成本高昂,又得雇用昂貴的特殊工作船定期檢修,而這進一步墊高了成本。

相對於風能與太陽能發展已經逐漸成熟,海洋能源可說仍在創始階段,投資風險相當高,但許多海洋能源的投資人把海洋能源也當成風能與太陽能一般,一旦發現風險如此之高,紛紛打退堂鼓,使得海洋能源產業越來越不容易取得資本,在此狀況下,改由各國政府成為主要推手,英國政府訂下每度電0.305英鎊的超高收購價來推動海洋能源,較離岸風能的收購價高出一倍;而加拿大政府則出資 2,500萬加幣,資助於芬迪灣建立實驗性潮浪發電裝置。

各國政府的投入

澳洲潔淨能源會議(Australian Clean Energy Council)則估計,海洋能源可為澳洲提供 35% 的能源,澳洲可再生能源局(Australian Renewable Energy AgencyARENA)2012年起提供4,300萬澳幣,資助海洋能源產業的發展,不過隨著澳洲政黨輪替,新政府傾向保護煤礦產業,對新能源的資助預期將日漸減少。

法國也以政府力量推動潮流發電,法國環境暨能源管理署(French Environment and Energy Management AgencyADEME)122選定法國政府持有絕大多數股份的海軍造船役務局(Direction des Constructions et Armes NavalesDCAN),與法國電力公司(Électricité de France)旗下的法電新能源(EDF Énergies Nouvelles),一起合作於布列塔尼外海測試潮流發電。

海軍造船役務局於20133月買下愛爾蘭潮流發電開發商開放水域集團(OpenHydro Group)59.7%股權,當初計畫在2025年時在潮流發電市場取得10億歐元營收,如今看來可說野心過大。

除了各國政府以外,還有一些民間力量仍在努力,摩根史坦利所支持的亞特蘭提斯資源(Atlantis Resources)9月時取得5,100萬英鎊資金;法國Alstom 2012 年自勞斯萊斯買下潮流發電部門之後,也還在持續測試中;Carnegie Wave Energy取得澳洲政府1,100萬澳幣資助以外,也在4月另外籌資940萬澳幣;而芬蘭電力公司 Fortum Oyj 則與 Seabased AB測試10百萬瓦的波浪發電系統。

但整體而言,民間的推動力量仍是有氣無力。在主要依靠各國政府推動,無法取得風險創投與大能源企業的全力支持的狀況下,海洋能源的前景可說十分黯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