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衛院研究發現,老年人胖一點,可能活得久,死亡風險低,因為「肌肉量」是影響老人死亡風險的重要關鍵之一;肌肉量較低的老人,會增加1倍的死亡風險。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召開記者會公布研究發現。這項研究是針對民國8889年間國民營養與健康調查所訪談的1512位老人,進行9年的追蹤,分別探討身體質量指數(BMI)與身體肌肉量(skeletal musclemass)與老人死亡風險的關係。

研究團隊依BMI將老年人分四組,包括BMI小於22(正常偏瘦)、介於2224(正常)、介於2427(過重)與大於27(肥胖)。

健康科學研究所助研究員莊紹源指出,上述四組的老人死亡率,分別為5.73%、4.02%、3.27%與3.69%,顯示體重最輕的老人有最高的死亡風險,過重的老人有最低的死亡風險。

為更了解肌肉量與死亡率間的關係,研究團隊將老人的身體肌肉量區分為四等份,結果顯示肌肉量最少的這組,死亡率是6.72%,而另外3組的死亡率都介於3.76-3.50%之間。。

莊紹源說,研究顯示肌肉量低者,死亡率會比其他增加1倍的死亡風險,即男性肌肉量低於11.4、女性低於8.6(公斤/公尺平方),建議應將身體肌肉量視為篩選高風險老人的重要指標,而不要再強調降低或增加BMI或體重。

莊紹源說,40歲過後,肌肉量每年會減少1-2%50歲以後退化會更明顯,建議長輩要規律運動,適時做強化允力或阻抗性訓練,多養肌肉。在飲食上建議攝取足夠且優質蛋白質作為肌肉生成的原料,充足的蔬果以減緩慢性發炎現象,幫助蛋白質運用,且可補充幫助肌肉形成與維持的微量元素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