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有愈來愈多人工作時捨棄傳統冷冰冰的辦公室,轉而選擇「共同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他們跟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共用辦公室。專家預估全球今年共同工作空間的數量將突破1萬處,遍布加拿大、法國、泰國及澳洲等國家。

追蹤共同工作空間趨勢網站Deskmag的調查指出,截至去年10月,全球總共有7,800處共同工作空間,遠高於2013年的3,400處及2007年的75處。使用這些工作空間的會員人數超過50萬人,是2011年的十倍。

「coworking space」的圖片搜尋結果

雖然非正式共享工作空間早已存在,但低成本共同工作空間對新創企業、創業者及顧問等對象來說,吸引力十足,主要是這群人想要一個彈性和專業的環境。

共同工作空間向來有只針對科技業新創企業的刻板印象,但實情是律師、顧問等獨立專業人士也喜歡租用共同工作空間,遠距工作的員工更是如此。共同工作空間業者 Serendipity Labs 的數據指出,旗下會員約有 20% 是新創企業, 35% 是獨立專業人士, 45% 是公司遠距上班的員工。

美國密西根大學管理學教授史布雷哲表示,這些工作空間適合不需要工作組織的人群,共同工作空間運動是「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的自然延伸,大家可以共乘汽車、共用公寓,也就可以共用工作場合。

史布雷哲認為,共同工作空間有助於產生「歸屬感」,幫助獨立工作者成長,也提高不動產使用效率。在雲端運算與Wi-Fi帶動下,更多人選擇獨立職業與遠距工作,共同工作空間的需求也就應運而生。

共同工作空間的方案類似不須長期綁約的健身房會員方案,若部分時間使用書桌,有些業者提出的月租費僅60美元,有些更提供專屬辦公室。

在產業快速發展下,WeWork等共同工作空間業者全力拚規模,WeWork在美國、英國、荷蘭及以色列總共有58處共同工作空間,若會員跑到不同地方工作或旅行也可享受WeWork提供的服務。

為擴大在美國與海外的業務,WeWork去年宣布集資4億美元,身價也跟著水漲船高上升至100億美元。

目前大家對這種新工作型態的濫觴眾說紛紜,有人追溯至1995年柏林的「駭客空間」(hacker space),但正式以coworking之名大張旗鼓發起新工作運動的起點是在舊金山,當年是2005年,之後倫敦與柏林也陸續出現共同工作空間,整個產業進入上升軌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