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屆諾貝爾文學獎由美國樂壇傳奇人物、民謠教父巴布狄倫(Bob Dylan)摘得桂冠,這是諾貝爾獎首次將文學獎殊榮頒給歌曲作家,跌破所有觀察家眼鏡。瑞典學院發表聲明說,狄倫因「在美國歌曲的偉大傳統中創造新的詩意表現手法」而獲獎,學院的主任秘書戴紐斯說,狄倫的歌曲是「聽者耳中的詩篇」。

「bob dylan」的圖片搜尋結果

瑞典學院宣布得主時,在場記者先是發出深長的驚嘆,繼而報以許久的掌聲。狄倫的歌詞與著作八度提名諾貝爾文學獎,但從未被真正看好。

戴紐斯告訴瑞典TT通訊社說:「狄倫是英國大文豪威廉.布雷克以降,英語傳統中的一位偉大詩人,是文學的集大成者。」

現年75歲的巴布狄倫,原名羅伯艾倫齊默曼(Robert Allen Zimmerman)1941年出生於明尼蘇達州,在猶太中產階級家庭中成長,青少年時即靠自學學會玩多種樂器,如口琴、吉他、鋼琴,對音樂的喜好也與日俱增,特別愛好美國的民謠與藍調。1961年從大學輟學,開始在紐約格林威治村的俱樂部、咖啡館演唱。他因對威爾斯詩人狄倫湯瑪斯(Dylan Thomas)崇拜有加,因此改名巴布狄倫。

狄倫1962年發行首張唱片「巴布狄倫」,其中只有兩首原創曲,1963年發行「自由自在的巴布狄倫」,則收錄他許多原創歌曲,包括經典之作「隨風而逝」(Blowin' in the Wind),這是他為反越戰而寫的歌曲,成為美國民歌經典。

 

帶著他的樂器,狄倫唱出他對社會不公、戰爭、種族歧視的反諷,且成為知名的民權運動家;出道頭三年即灌錄了驚人的三百首歌曲。

2004年,狄倫出版了「搖滾記」(Chronicles)一書,佳評如潮。2005年和2007年他和美國名導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合作演出自傳式音樂紀錄片「迷途之家」(No Direction Home)以及「搖滾啟示錄」(I'm Not There)。

瑞典學院說,狄倫對現代音樂的深遠影響以及在美國次文化的地位,為他贏得這項金質獎章。狄倫已獲11座葛萊美獎,一座金球獎,2001年並以電影「天才接班人」主題曲「今非昔比」(Things Have Changed 抱得奧斯卡獎最佳原創歌曲獎

搖滾歌手巴布·狄倫(Bob Dylan),爆冷拿下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第一個以歌手身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者。除此之外,他還打破不少慣例,包括打破美國人長達20年的「諾貝爾獎魔咒」,成為自1993 Toni Morrison奪得諾獎後,首位拿下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人。

英國衛報(the guardain)報導,對於美國流行文化引領世界潮流,卻多年沒拿下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前常任秘書安達爾( Horace Engdahl)曾說,「美國作家太孤立,太狹隘。 他們翻譯的國際作品不夠多,不曾真正參與文學的大對話......這種無知是一種束縛。」狄倫的奪獎,終於為美國「太孤立」的國際評價雪恥。

愛爾蘭文豪蕭伯納,1925年奪諾貝爾文學獎,1938年以電影「窈窕淑女」獲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成為首位同時摘下諾貝爾獎與奧斯卡金像獎的人。78年後,蕭伯納的紀錄被狄倫打破。

2001年,狄倫以為電影「Wonder Boys」創作的「Things Have Changed」,贏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原創歌曲獎」。 如今再奪得諾貝爾文學獎,他成為繼蕭伯納之後,第二位同時摘下諾貝爾獎與奧斯卡金像獎的文化跨界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