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獨特的人文風景,加上高緯度國家四季分明的美景,與先進的生活品質,成為觀光勝地,但這個邊疆島國面對全球化浪潮卻有點束手無策,直到今年東京大學在亞洲國家排名直落第 7 名,讓許多日本人驚覺這不是東大的問題,而是整個日本在向下沈淪。

東大面臨資金緊縮,研究產出變少,以及全球展望不夠全面,使得最佳大學排名從第一掉到第七名。2013年日本在教育支出上只花GDP 1.6%,相比南韓為 2.4%,美國為2.6%外交事務雜誌(Foreign Affairs)報導,日本教育是早期工業時代的產物,面對全世界競逐學生、教職員、資金、工作機會,仍苦苦追趕。

「日本高等教育」的圖片搜尋結果

日本每小時生產力是G7 國家中最低的,只有41.3美元,法國為65.2美元,德國為 64.4 美元。日本唯有靠提升生產力才能重啟經濟成長,但是在人口下滑壓力下,大學教育更必須改革,促進批判思考、創新、全球化思想,才能訓練出符合企業需求的高產值人力。

日本政府認為與不同國家的人合作的能力是重要技能,但近年日本大學生國際流動性也出現停滯,2014只有 0.9% 的大學生申請海外學校,為OECD國家平均的一半,日本的英語水平在 70 個國家中排名第 30日本國高中學生的聽說讀寫四項英語能力也不如政府預期。

日本女性在工程、科學、商業、法律方面的畢業生比例非常低,職場的性別鴻溝與薪資差距也大於其他 OECD國家。2016 年日本的性別平等在144個國家中排名第 111

要改變教育系統並不容易,很多國家第一個直覺是砸錢,日本政府從2009-2014 年資助 13 所大學提倡與其他國家大學合作,提升全球化視野,展開新的英語課程,鼓勵日本學生到海外就讀,但最後淪為一次性的計劃,沒有形成系統性的改變,被專家視為是失敗的政策。2014 年他們做了一些改變,贊助 37 所大學進行十年的計劃性的變革,但也有可能使得這些大學為了錢而太過仰賴政府。

報導認為,是結構問題,日本教育系統是為了支持社會秩序、工業實力、政治穩定度而設計的,日本的數學與科學在 OECD 國家排第一,但文科與人文學科正在衰落。

雖然日本人擅長解決問題,勤奮、被動,但是在數位經濟,這種工作技能會被人工智慧取代,因此人類的工作會完全改變,需要創意,而不是例行工作。日本學者抨擊日本的教育是把人訓練成機器人,對公司愚忠。

許多日本人都認為過20 年日本教育幾乎沒有改變。此外,雖然日本年輕人比較能接受不同人與生活型態,但由於對未來感到不安,他們的行為卻更保守,他們放棄出國留學,流連上網,對世界不關心,對外國流行文化的興趣也在降低,在公司裡當個安靜的螺絲釘。

在美國,學生會被鼓勵問問題,但在日本是被教育不能質疑權威,20 歲的年輕人可能會問問題,但到 30 歲就被擊倒,毫無希望。日本重視和諧,教育的目的是訓練服從的人,文化與教育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

有些日本家長寧可不生孩子,因為不想讓孩子接受日本的教育制度。專家曾經探討過日本低出生率的原因,主要無非是缺乏育兒措施、晚婚、愈來愈多成人禁慾、色情取得容易等等因素。

日本大學入學考試仍是一次性,且大學是企業招聘的來源,很多企業只在乎學校,不在乎成績,使得大學像遊樂園,老師也無教學熱情,許多日本大學生認為教授的角色就是與企業攀關係,幫學生找到工作。

政府希望改革入學考試,在 2020 年前增加入學考的批判性思考與英文能力,但過程同樣遭到教育界抨擊連連。2020 年只是日本教育改革的開始,無論改革結果如何,缺乏多元性會扼殺經濟,日本不能再當看不到大海的井底之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