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關係於2016年底出現最明顯的凶兆。川普質疑「一個中國」政策,中國則在南海爭議島嶼上增設防空飛彈系統,並截獲美國的水下無人飛機。展望2017年,美、中關係的最大問題在於雙方間的「冷戰」是否會「更戰」且「不冷」?

以往中、美之間在經濟利益上的共榮,淡化了彼此在戰略利益上的敵對。但基於雙方在匯率及貿易上的爭議,可能使經濟合作加速終結,而使中、美關係降低到原始、零合的地緣政治競爭。

彭博專欄作家費爾德曼分析,川普和歐巴馬對待中國的態度不同,2017年美國對中政策...

兩國領導人都不容易使潛在的衝突避免發生,因為都面臨國內的壓力。川普競選時承諾將改變對中國的動能,而習近平為證明「中國夢」的實現而承受壓力。最可能的結果是雙方關係嚴重惡化,且敵對快速升高。

中、美關係的背景一直是緊張,但過去20年來出現明顯變化。美方認為中國經濟成長不會對美國構成問題,因為全球財富增加並不是一項「零和」賽局。大部分的中、美貿易被界定為傳統的自由貿易:既能對美國消費者提供低價的產品,並為中國創造就業。然而在軍事上,布希及歐巴馬維持美國與亞太國家間傳統的「中心-輻射式」安全關係,以實質圍堵中國。

但川普看事情的角度截然不同。他把中國的成長描繪成「非法」,認為中國出口產品是靠不公平的匯率政策。他相信美國可以調整傳統的經濟寬容立場,來改變與中國談判的籌碼。然而在軍事上,川普似乎並不很擔心中國在區域地緣政治上的野心。他在競選時曾批評美日安保條約,並要求日本對美軍駐日支付更多費用。

這是美國對中政策的大迴轉。布希與歐巴馬基本上歡迎中國經濟成長,但擔憂中國軍事力量增強;川普似乎對中國經濟進展多所猜疑,卻不擔心中國在地緣政治上的影響力。

中國將如何因應?由於中國經濟高度依賴出口,因此跟美國打不起貿易戰;同時基於中國經濟成長無法避免將會減緩,於是落實民族主義的承諾成為維持中共政權合法性的唯一途徑。習近平可能透過象徵性的軍事出擊以展現實力,例如在南沙群島部署防空基地及無人飛機事件等。這主要是做給中國國內民眾看,而非是經濟上的回應動作。

中國若繼續如此,川普必須重新考慮美國對中國的軍事態度。他可以透過廉價的會談來因應,或是加強在亞太區的軍事部署。川普不能光與普亭聊天,也需對美、中關係明確表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