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日增,加上消費者飲食習慣逐步向美國人靠攏,正改變全球企業種植與出售食物的方式,也促使中資企業在全球「掃貨」,但未來亞洲、非洲及南美洲也需要更多糧食,象徵全球糧食保衛戰即將開打。

彭博資訊報導,在中國持續前往開發中國家買下或租下農田之際,亞洲、非洲和南美洲的人口也不斷增加,未來30年內人口會再增加20億人,這些地區也需要更多糧食。

中國農地越來越少,上海郊區可耕種面積被市區建築物包圍。(Getty Images)

聯合國的資料顯示,到2050年全球總人口可能會增加至97億人,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指出,考量到消費者飲食習慣改變,2050年的全球糧食產出須比2009年的水準大幅提高70%

養活一個美國消費者大約需要一英畝的土地,但中國的人均耕地面積只有0.2英畝,所以,中國政府的重心逐漸傾向農業改革,朝市場控制、運用科技提高耕種效率、減少土地流失以及增加進口四管齊下。

中國企業也到海外尋找投資機會。去年寧波化工大亨盧先鋒掌控的月亮湖投資公司,收購澳洲最大乳製品公司Van Diemens Land,萬洲國際公司在併購美國豬肉商Smithfield後,一躍成為全球最大豬肉商。資料顯示,過去兩年中國企業發動的17起農業併購案中,有兩起在開發中國家,六起在澳洲。

與此同時,其他新興經濟體對糧食的需求也愈來愈高。十年前的經驗顯示,當時的農作物歉收、被轉為生產生質燃料,在全球引發糧食危機,並在許多開發中國家引發動亂。

隨著中國的人口與財富持續增加,中國進軍全球農業與糧食事業的步調可能會加快,但為了避免引發當地民眾的反彈,中國在取得餵飽國內民眾的資源之際,可能也須確保其餘產量足夠餵飽非洲、亞洲及南美洲的民眾,但這並不容易,例如莫三比克的耕地有限,中國企業加入爭搶行列勢將引發疑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