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者身分轉入大學高階管理層,大概是學術生涯最深刻的轉折。由於校長的任務完全不同於過去所專長的研究與教學,人際和同儕關係也會起到根本變化,然而失敗跌倒的例子並不少。《泰晤士高等教育》校長階層的高教界人士現身說法。

「變成沒有隱私的大明星!」去年甫卸任的澳洲阿德萊德大學(University of Adelaide)前校長華倫貝賓(Warren Bebbington)無奈表示,教授也會在學生餐廳吃披薩,但當上副校長後他再這麼做,肯定會被拍照上傳學生群組討論。他提及,有一次搭地鐵去學校,結果學生會臉書煞有介事地貼照下標:「副仔的直升專機停駛中」。

但貝賓頓認為,校長確實得將大量時間用於跟人打交道,且不是擔任系主任時可比;更難兼顧學術研究、身心更為操勞。但這些努力,換來的是對於整所大學經營方向的實質影響力,這是最大的挑戰也是最大的回饋。

加州柏克萊大學的第10任校長尼可拉斯德克斯(Nicholas B. Dirk)回憶,他最早的高教行政經驗是為學校的人類學博士打造了跨科系領域的研究學程。此後,由於他的學術志趣就是人文社會的跨領域整合,便被要求不斷在學校行政上帶頭實踐這份理念。

德克斯多年來持續地廣泛涉獵研究不同人社學科、分析比較不同方法論。他認為,「大學未來的模樣」將不同於以往,而學者和高教管理者之間的思維鴻溝如果能更好地銜接,將更有助於我們摸索出高教合適的未來方向。

墨爾本大學的前副校長琳葉慈(Lyn Yates)則認為,女性在高教管理層還是有一些隱性的性別不友善要面對;但她喜歡這份不同於學者的新工作挑戰,在於拓寬自身眼界,跟不同專業、不同團隊的人來往。要說最討厭的事嘛,就是應付政府高教評鑑所規定的繁文縟節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