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報導,大多數的年頭,金融市場各種投資項目有漲有跌,不適合高風險投資的年頭,例如股市,也許適合投資較安全的政府債券。或者,若擔憂通膨對債券投資不利,投資黃金等大宗商品可能獲利。

但今年不同。貿易戰和升息澆息了市場對經濟成長和企業獲利的樂觀預期,今年是數十年來頭一遭,每樣投資項目都表現不好,全球股市大跌,大宗商品和債券也重挫。投資人不知該把錢放在何處。

這種情況若繼續下去,或是變得更糟,可能造成惡性循環,對經濟前景的疑慮傷害市場,而市場跌跌不休又阻礙經濟成長。

股市的悲觀氣氛可能讓消費者和企業不敢支出。垃圾債券崩盤,使財務脆弱的企業借錢的成本更高。原油價格崩跌使石油產業不敢投資和雇用新人,而此產業是就業成長的重要來源。

證券市場研究公司Ned Davis最近檢視自1972年以來的八種投資項目。這段期間的每一年,至少一種投資項目的報酬率在5%以上。摩根大通的另一項研究發現,「2018年幾乎每一種資產類別和投資方式都賠錢」。

市場的焦慮不安又遭遇各國央行政策大轉彎,開始撤回支持全球經濟的量化寬鬆政策。美國聯準會有將近七年維持接近零利率,並購買數兆美元的政府債券,使債券殖利率大幅下滑。投資人把錢放在銀行裡幾乎沒有賺頭,因此急於買任何可能有報酬的投資標的:高風險債券、房地產、股票、新創科技公司。

那段期間,聯準會、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的支持,成為全球金融市場的大順風,每樣投資項目一起漲。

聯準會收手後,現在的情勢剛好相反。聯準會自201512月以來已升息八次,預料幾周後還會再升,而且單是今年,聯準會就減持約3700億美元債券。歐洲央行上周四也表示,將結束量化寬鬆政策。

債券投資公司Pimco首席投資長伊瓦斯辛表示:「對市場來說,原來的順風,現在變成大逆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