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秋遷徙季都有鳥兒撞上美國第 3 大城芝加哥的高樓大廈而死,研究人員 1978 年起年年撿拾鳥屍並逐年測量記錄,意外發現鳥兒體型越變越小。

他們研究70,716隻在1978年至2016年間撞死的鳥兒,發現鳥兒平均體型逐年縮水,翼展卻變長了。

最新研究發現,隨著氣候暖化,鳥類體型縮小但翼展變長。路透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這些鳥類皆因撞擊伊利諾州芝加哥的建築物死亡。研究作者表示,這是同類研究中規模最大的一項研究,且研究結果對理解動物如何適應氣候變化至關重要。

研究人員說,這顯示氣候暖化造成北美特定鳥種尺寸縮小,而全世界各地情況或許都是這樣。他們引述物種在較暖地區體型通常較小而在較冷地區體型通常較大的所謂「伯格曼法則」(Bergmann’s rule),來解釋物種或許會隨氣溫升高逐漸變小的現象。

這份研究著重在 52 種鳥兒,大部分是鳴禽,包括麻雀、黃鶯、畫眉等在北美成長,在芝加哥南部過冬的鳥種。根據研究人員的測量與秤重,過去這40年間,所有52種鳥兒都越來越小隻,平均身體質量減少 2.6%,腿骨長減少2.4%,但翼展增加了1.3%,或許就是這些鳥兒體型變小仍可長途遷徙的原因。

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環境與永續學院(School for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ility)生物學家威克斯(Brian Weeks)說:「我們發現幾乎所有物種的體型都縮水。這些物種相當多元,但因應(暖化)結果相同。一致性程度驚人。換言之,氣候變遷似乎改變了這些物種的大小和外型。」

威克斯說,研究動物對氣候變遷的反應,通常聚焦在地理範圍改變或遷徙和出生的時間點。但這項研究顯示,身體形態是關鍵的第三要素。「遷徙對鳥類來說相當費勁。體型較小鳥類能儲存長途旅程所需的能量較少」。因此,最有可能存活的是翼展較長以彌補較小體型的鳥。

科學家尚不確定為何氣溫升高會導致鳥類體型萎縮。一種理論認為,小型動物的表面積與體積比更高,因此散熱更快。

負責測量鳥兒的芝加哥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Field Museum)榮譽館藏管理者鮑以爾(Dave Willard)也說:「大家幾乎都同意氣候越來越暖,但自然界受影響的實例現在才要漸漸浮現。」

2014年有研究人員發現,由於氣溫升高,高山山羊體型變小。同年,另一項研究發現,蠑螈也因氣候暖化而體型縮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