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類活動排放過量二氧化碳至大氣中,似乎一手促成當今全球暖化,然而現在一篇新研究發現,地球軌道的周期性變化也是造成碳循環和全球氣候變遷的原因。

當今冰川異常融化、溫度節節攀升、海洋酸化等種種現象,以致有人認為地球即將邁向第 6 次大規模滅絕事件。

(首圖來源:pixabay)

而在過去,地球歷經 2 次最大型的毀滅性物種滅絕事件,一場為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TriassicJurassic extinction event),發生在 2.01 億年前,地球上約 80% 物種永久消失,並使恐龍成為侏羅紀最具優勢的陸地動物;另一場則是托阿爾階滅絕事件(Toarcian extinction),發生在約 1.83 億年前,當時海水深層大缺氧,對海生生物影響最大。

但這些大規模物種滅絕事件的背後推手究竟是誰?最近,都柏林大學三一學院團隊分析威爾斯古代泥岩礦床的化學數據,發現地球圍繞太陽運轉的公轉軌道形狀之週期性變化,似乎是造成碳循環和全球氣候變遷的部分原因;再加上火山活動於相近時間點爆發,往海洋與大氣中釋放大量溫室氣體,進而形塑了不利生物存活的環境條件。

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與托阿爾階滅絕事件之間相隔大約 1,800 萬年,研究表明這段時間內,地球碳循環一直處於不斷變化的狀態,由於地球繞太陽的公轉軌道會影響地球從太陽接收多少能量,進而影響氣候。

團隊指出,若按照當前軌道配置,則地球接下來本應重新回到冰河時期,然而人為釋放的過量二氧化碳可能破壞了這道自然過程、還使全球迅速變暖,科學家希望進一步鑽取 1 公里深處的岩石樣本,理解太陽系控制與地球氣候系統的相互作用。

新論文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刊》(PNA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