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漲價已經是現在全世界通膨的箭靶,但即使消費者時常抱怨,麥當勞仍然受益於詭異的經濟環境,第三季營收再度超過預期。但其實麥當勞並沒有從餐點中賺到很多錢,截至2023年前三個季度,麥當勞從與漢堡或炸薯條無關的產品中賺超過73億美元,嚴格來說,麥當勞最賺的是房地產業務。
- Nov 30 Thu 2023 09:53
漢堡賺多少不重要 房地產才是麥當勞最大財源
- Nov 29 Wed 2023 10:00
留意行走肺炎的黴漿菌襲捲而來
中國不明肺炎疫情經證實是各種呼吸道疾病齊發,其中一種是被稱為行走肺炎的黴漿菌,《The Lancet》期刊上的瑞士研究指出,過去幾年因防疫而消失的肺炎黴漿菌,現在正在全球捲土重來。
- Nov 29 Wed 2023 08:47
黴漿菌是什麼?
中國爆發呼吸道疾病大流行,同時至少有七種病原流行,包括全年齡有流感、1~4 歲有鼻病毒、5~14 歲有黴漿菌與腺病毒、15~59 歲有鼻病毒和新冠肺炎(COVID-19),以及 60 歲以上有人類間質肺炎病毒和普通冠狀病毒,因此疾管署呼籲老人及幼兒非必要勿前往,若必要強烈建議先打流感和新冠疫苗,本篇針對最大宗的黴漿菌做詳細說明。
- Nov 28 Tue 2023 14:33
通膨壓力促使全球泡麵銷量大增
泡麵發明人、日清食品(Nissin Foods)創辦人、台裔日籍的安藤百福,大概沒料到65年前在大阪發明的「速食麵」,今日能成功打入國際市場。在通膨壓力下,就連中產階級、不以麵食為主的國家,都開始擁抱這罪惡的食物。
- Nov 28 Tue 2023 14:23
高EQ的人交談時絕不會做的8件事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生而為人,有時情商(EQ)高比智商(IQ)高還容易在社會生存。研究情商長達20年的專家 Harvey Deutschendorf,最近在CNBC撰文,分享了他的觀察。高EQ的人,懂得察言觀色,在與人交談時,絕對會避開八大禁忌。
焦點不會只擺在自己身上。
人人都想被認可,都有自我驕傲的點。真心做到這點,必能留下好印象。
- Nov 27 Mon 2023 14:16
麥卡倫1926 威士忌 220 萬英鎊的天價
在富人之巔,一支酒究竟可以值多少?蘇富比拍賣行11月18日在倫敦寫下紅酒與烈酒拍賣新猷,一支麥卡倫1926(The Macallan 1926)威士忌拍出近220 萬英鎊的天價,夢幻酒款不是浪得虛名。
- Nov 27 Mon 2023 14:09
電影太長 英國戲院「中場休息」觀眾叫好
相信你我都有過這種經驗,在戲院看電影看得腰痠腿麻,膀胱脹滿,不時偷看時間,到底還要演多久?隨著片子放映時間愈來愈長,有人索性不上戲院,傷了票房。眼看生意受影響,電影院決定不再坐視,出手留住觀眾。
- Nov 26 Sun 2023 20:41
健康飲食:加工食品的誕生、流行以及爭議
從40萬年前遠古人類一位敢想敢做的成員決定用火煮肉的那一刻,到10萬年至15000年前農業的出現,人類對食物進行加工已有漫長歷史。我們的祖先透過發酵製作酒精和乳製品,研磨和烘焙麵包和麵食,並想出了用鹽或鹽水保存肉類的方法。人類早期的食物加工既實用又可讓食物美味無窮。
- Nov 26 Sun 2023 20:39
加勒比海發現世界第二大藍洞 科學家籲保護
深海存在著神祕且深不見底的海溝,而淺海也存在著神祕的被稱為「藍寶石天坑」的藍洞。科學家在墨西哥加勒比海的切圖馬爾灣發現了世界第二大藍洞,經一系列探測發現裡面存在大量微生物和礦物質。
- Nov 22 Wed 2023 10:43
地球愈來愈多鹽 3%的淡水受威脅
地球不只愈來愈熱,還愈來愈鹹。最近發表於《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自然評論地球與環境》期刊研究發現,人類活動使地球鹽分更高,特別是土壤、淡水和空氣,威脅 3% 淡水供應,是最受忽視卻迫切的威脅。
- Nov 21 Tue 2023 21:00
貓咪的表情比你想的多
貓咪的臉部表現力比我們想像中還多。美國二名科學家在觀察家貓互動後記錄了276種獨特臉部表情,有些甚至與人類相似,比如扮鬼臉,如果發現你家的貓對你翻白眼──牠可能真的在瞧你不起。
- Nov 20 Mon 2023 15:47
睡覺都比坐著好 久坐者易患心血管疾病
長時間坐著是健康殺手,增加罹患多種疾病的風險,尤其是心血管疾病,但這已經是大部分白領的生活方式。幸好,科學家算出每天運動量,如果達到就可抵消整天坐著的負面風險。
- Nov 19 Sun 2023 16:33
美國「停車位太多」種苦果
美國普遍的「最低停車位要求」,規定所有的建築物必須提供一定數量的停車位,但卻帶來不良後果,光去年至少就有11個城市取消這個規定。
- Nov 18 Sat 2023 10:45
社區環境對行人友善 居民罹癌風險較低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最近研究顯示,女性居住社區若是行人友善環境,罹癌風險明顯較低。雖然居住環境與經濟能力習習相關,但此發現提供政府城市規劃及制定國民健康政策時有重要參考依據。
- Nov 17 Fri 2023 11:00
氣候暖化 魚也需要降溫
洄遊性的鮭魚對水溫非常敏感,只能短時間忍受高溫。當水溫長時間高於 18 度就會對其產生負面影響,輕則生育力下降,嚴重時則會死亡。因此鮭魚和其他較適應低溫的物種,在天然的狀況下,有時就會聚集到地下冷泉出水口或較冷的支流附近以躲避高溫。但隨著氣候持續暖化,這些魚兒們的天然庇護所將愈來愈稀少。
- Nov 16 Thu 2023 10:43
善用憤怒情緒 助你達成困難目標
憤怒一般被視為負面情緒,常與脾氣暴躁、沒耐心、壞脾氣等聯想在一起。經常發怒,人際關係肯定不好,影響工作表現,嚴重還可能因暴力行為而觸法。但就演化而言,人類會保有憤怒的情緒,一定是因為它能為人類祖先的生存提供某些優勢。最近就有研究表明,憤怒可以成為人們達成困難目標的強大趨動力。該成果已發表在《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期刊》。
- Nov 15 Wed 2023 10:13
空污導致罹患糖尿病的風險越高
印度首都德里是世界上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近幾日,德里首都轄區的空污程度更是連日超標,空氣品質指標(AQI)達到最嚴重的「有害」等級,許多學校、公家機關因而停課停班。
- Nov 14 Tue 2023 16:49
不小心弄掉10萬美元的工具包正繞著地球轉
如果你是夜空觀察愛好者,最近應該能發現國際太空站前方突然多了一個奇怪物體,它來自美國太空人 Jasmin Moghbeli 在太空行走任務期間不小心弄掉的工作包。現在這個袋子正在國際太空站前方繞著地球運行,且出乎意料地明亮(對一個工具包來說)。
- Nov 13 Mon 2023 10:27
美國102歲醫生分享如何健康快樂
美國一名仍在提供諮詢服務的102歲醫生透露,人們要學習放下,不要反覆思索令人苦惱的事情,才能活得健康和快樂。
美國亞利桑那州執業醫生暨美國整體醫學學會(American Holistic Medical Association)共同創始人麥格瑞(Gladys McGarey)在CNBC網站撰文說,她今年102歲,她在整體醫學方面的幾十年經驗讓她知道如何過長久、快樂和有目的的生活。
- Nov 12 Sun 2023 22:43
科學家意外發明新材料 可製造新一代半導體晶片
化學家們意外地發明了一種不尋常的新材料,它所製造的半導體可將運算處理速度降低到飛秒(femto-seconds)等級,使下一代計算機變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