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俄戰爭開打至今,俄國已開始另闢能源戰場,以天然氣威脅歐洲各國。然而日前德國副總理羅伯特(Robert Habeck)與挪威首相喬納斯(Jonas Gahr Store)在新聞發布會表示,德國將於年初通過其他渠道取代俄國能源,同時提高挪威天然氣的進口量,屆時挪威將成為最大天然氣供應國。
目前分類:國際情勢 (990)
- Jan 07 Sat 2023 22:21
打破俄羅斯能源威脅 挪威成歐洲最大天然氣供應國
- Jan 07 Sat 2023 22:16
別再叫我「火雞」土耳其將改名
美國國務院1-6-2023發布聲明,尊重土耳其政府更名訴求,未來將以「Türkiye」取代原本的「Turkey」名稱,並說明採取相關外交措施。
- Jan 04 Wed 2023 21:46
日本鼓勵家庭搬出東京 每個孩子獎助百萬日元
據多家日本媒體報導,如果有東京的家庭選擇搬出首都,日本政府將為每個孩子提供高達100萬日元(約合7628美元)的補助金。
此前,政府已經為搬遷到該國其它地區的家庭,提供了每個孩子30萬日元(約合2288美元)的補助金。
- Dec 28 Wed 2022 11:23
新制裁開始打擊經濟 俄羅斯承認資金短缺
因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西方國家對其實施的最新一輪制裁,已經開始對俄羅斯的經濟產生影響。
12/27/2022,俄羅斯財政部長安東‧西盧安諾夫(Anton Siluanov)對媒體表示,G7主要經濟體,以及歐盟和澳大利亞實施的石油價格上限,正在擠壓俄羅斯的出口收入,並有可能使莫斯科明年預算赤字高於預期的2%。
- Dec 16 Fri 2022 21:36
承諾投資新首都「努山塔拉」 印尼部長點名台灣
印尼預計2024年起分階段將首都從雅加達遷至婆羅洲的「努山塔拉」。印尼投資部長暨投資協調委員會主席巴赫理12/15/2022表示,承諾投資新首都「努山塔拉」的國家包括台灣在內。
- Dec 16 Fri 2022 12:19
美眾院通過法案 重新定義波多黎各政治歸屬
美國眾議院12/15/2022投票通過了有關波多黎各(Puerto Rico)政治歸屬問題的法案,該法案由民主黨人提出,要求允許該島選擇成為獨立國家或美國的一個州,也可以擁有其它形式的非美國領土地位。
- Sep 25 Fri 2020 07:18
中資大買北海道土地 日媒:恐成一帶一路據點
日本產經新聞社旗下的富士晚報指出,甫上台的菅義偉政府應處理的優先議題包括正視外資收購日本土地一事,尤其是中國人大買北海道土地,企圖做為中國「一帶一路」的據點。
- Sep 15 Tue 2020 07:01
貿易戰鋒火連連 恐難善了
儘管全球股市及匯市都聚焦於美、中貿易談判,但暗潮洶湧的美、歐貿易爭議正逐漸浮上檯面,對全球經濟的重要性絕不亞於中、美貿易衝突。
- Sep 13 Sun 2020 07:46
全球風險大增 日經:中國正在儲存戰略物資
面對與美國貿易戰,一系列的自然災害,還有新冠病毒(COVID-19)大流行,甚至將來的國際緊張局勢,中國開始進行物資儲備,日經新聞報導,中國正在急於從國外籌集糧食和其他戰略產品,包括原油、用於鋰電池的鈷以及大豆等作物,外界猜測,在全球風險大增下,中國政府為了穩定國內情勢或是其他目的將繼續增加儲備。
- Sep 11 Fri 2020 07:39
中國將發起新倡議制定全球數據安全標準 與美抗衡
美中角力仍在持續,知情人士透露,為了因應美國日漸緊縮的管控,中國計劃近日將發起新倡議,希望制定一項全球數據安全標準來維護全球各國的數據安全。
- Sep 01 Tue 2020 06:50
美中兩套供應鏈系統成全球趨勢
美中貿易戰升級帶動產業環境變化,台灣供應鏈被迫接招,鴻海、和碩與緯創等指標大廠早已啟動因應;但中國仍是重要市場與生產環境,業界觀察,全球將演變出對美國與對中國的兩套供應鏈系統,區域製造未來可能再度盛行。
- Aug 19 Wed 2020 06:39
以色列阿聯擬建交 中東質變凸顯新世局
經美國居間斡旋,以色列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上週達成兩國關係邁向正常化協議,震撼各方。阿拉伯國家益發願意擱置巴勒斯坦爭議與以色列發展關係,凸顯中東情勢已有質變。
- Jul 24 Fri 2020 08:29
全球駭客角力戰開打 竊取疫苗研發成果
新冠肺炎(COVID-19)衝擊全球,過了大半年至今疫情都還在延燒,世界各國專家都直言,唯有疫苗出現才能讓這場疫情落幕,使得疫苗研發成果成為網路間諜針對的目標,由英國、加拿大、美國組成的國際安全服務組織發布訊息指出,俄羅斯間諜正在入侵英國、美國和加拿大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研發組織。且英國國家網路安全中心(NCSC)信誓旦旦地指出,駭客幾乎可以肯定就是俄羅斯情報部門的一部分。
- Jul 17 Fri 2020 07:11
寒蟬效應?德銀亞洲CEO辦公地將由香港遷至新加坡
港版國安法正式上路,似乎已引發寒蟬效應。香港經濟日報引述外電報導稱,德意志銀行新任亞洲區首席執行官辦公地點將由香港改為新加坡。德銀發言人表示,公司仍致力於在亞太地區維持雙樞紐結構(dual-hub structure)。
- Jun 30 Tue 2020 06:26
疫情原罪不是全球化 而是國際各自為政
其實從SARS與H5N1開始,公衛專家、學者就已經警覺大流行疾病的可怕威力,到後來的MERS、伊波拉與茲卡病毒,公衛界或雜誌業都紛紛警告,需要提早準備應對下一次的大流行,尤其是看似領導無方的川普政府。但公衛界大聲疾呼聲徹雲霄,卻總難吸引關切的眼神。
- Jun 25 Thu 2020 06:49
疫情衝擊下 全球跨國直接投資減少約40%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公佈的年度世界投資報告指出,全球跨國直接投資流量今年將減少40%,造成這一現象的關鍵性因素是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
- Jun 23 Tue 2020 06:34
專制國家操控確診數 WHO難驗證
愈專制的國家,新冠肺炎的確診數和檢驗陽性率也愈反常的低!《半島電視台》分析,排名前10民主國家之一的丹麥,確診比例曾高達全球的4倍,相較之下,民主後段班的土庫曼、北韓至今仍宣稱0確診,而中國之前雖然連續多日傳出零確診,但診斷標準變動至少7次。但對於各國的確診數,WHO並沒有管道能夠驗證其真實性。
- May 22 Fri 2020 06:04
疫情扼殺全球化
早在疫情爆發之前,全球化就已經遭遇麻煩了。成形於1990年代的全球貿易體系為全球化的最後一波浪潮,然而隨著2008年金融海嘯來襲,銀行和跨國公司撤回投資,貿易陷入停滯,接著是川普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美國課徵的關稅創下1993年以來的新高,使得中美兩國的科技業不得不互相脫鉤。
- May 17 Sun 2020 07:02
救觀光!歐盟建議放寬旅行限制 德國拚6月擬開放邊境
新冠病毒大流行重創全球,歐洲聯盟(EU)建議成員國今夏逐步取消邊境限制,以重振因疫情而停滯多時的旅遊業。德國政府已計畫下月中重新開放因抗疫而關閉的邊境,本周末先放寬部分管制,為恢復人員跨國自由移動邁出關鍵一步。
- May 11 Mon 2020 15:54
歐洲多國今開始放寬疫情封鎖限制
受到新冠肺炎(COVID-19)影響,世界各國紛紛採取封鎖措施,在民眾禁足多天之後,歐洲多國選在今天(5月11日)開始放寬相關限制,也警惕著第二波感染的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