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正在滅絕物種,不只北極熊受到生存威脅,還在消滅昆蟲,但另一方面,害蟲卻大量繁殖。昆蟲的活動服務環境和人類社會運作,科學家發現,氣候變暖將有利於蚜蟲和其他食草害蟲增加,正在擾亂農場和食品供應鏈。
目前分類:環境科學生態保育 (321)
- Sep 12 Tue 2023 09:45
氣候暖化導致害蟲大增 正在消滅農作物
- Sep 05 Tue 2023 10:38
臭氧改變花香氣味 蜜蜂找不到花
昆蟲對世界糧食生產發揮重要作用,大約 70% 農作物品種蘋果、草莓和可可都依賴昆蟲授粉。授粉昆蟲數量減少已讓科學家擔憂,現在《環境污染》期刊研究發現,空氣污染會改變花香羽流大小和氣味,使蜜蜂辨識幾公尺外氣味的能力降低 90%。
- Sep 04 Mon 2023 13:52
南極加速融化 上萬隻小皇帝企鵝死亡
有種比國王企鵝還要大的企鵝,稱為皇帝企鵝,是 18 種企鵝體型最大,也是所有鳥類最大,以南極為家,但現在也面臨生死存亡關頭。英國南極調查局科學家發現,去年南極海冰迅速融化,有數千甚至上萬隻小皇帝企鵝淹死,科學家認為這是皇帝企鵝第一次大規模繁殖崩潰。
- Aug 17 Thu 2023 16:24
今年聖嬰強度恐影響明年春天
6 月初科學家宣布聖嬰現象來臨,當時海洋溫度就異常高,7 月海洋均溫超過 20°C,打破 2016 年強聖嬰歷史紀錄,也帶動大氣溫度創新高溫紀錄。現在美國科學家確認,強聖嬰現象發生可能性超過 95%,海洋溫度將大幅超過上次變暖紀錄。
- Aug 11 Fri 2023 11:54
夏威夷野火36死 民眾跳海求生 萬人撤離
夏威夷毛伊縣(Maui County,或譯茂宜縣)在週三(8月10日)晚些時候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說,一場距離遙遠的颶風引發野火,摧毀了夏威夷毛伊島度假城市拉海納(Lahaina)大部分地區,造成至少36人死亡。這是美國近年來最致命的野火之一。
- Aug 11 Fri 2023 11:28
越南人電擊蚯蚓賣到中國 專家警告破壞生態
中國人將蚯蚓視為「地龍」,據說可以入藥治病。鄰國越南嗅到商機,北部愈來愈多人以電擊方式捉蚯蚓,做成乾之後再賣到中國。專家對這種破壞生態的行為發出警告。
- Mar 25 Sat 2023 22:21
污染影響地質「塑膠岩石」現巴西偏遠小島
巴西偏遠的火山島特林達德島的地質狀況,多年來一直令科學家著迷。但近期科學家竟然在該島上發現了可怕的「塑膠岩石」,即熔化的塑膠與島上的岩石交織在一起。研究人員表示,這是人類對地球地質周期影響越來越大的直接證據。
- Jan 22 Sun 2023 22:39
扁臉犬與摺耳貓易有健康問題 荷蘭將禁養
荷蘭政府宣布將禁止民眾飼養面部扁平或五官擠在一起的犬種與摺耳的貓類,因為這類寵物雖看起來逗趣卻有悲慘的健康問題,人們不因滿足私心漠視這些寵物的福祉。
- Jan 22 Sun 2023 22:32
計算碳足跡不如看碳身影 認識3個氣候變遷新詞
若在乎個人「碳足跡」,未來更值得留意「碳身影」。環境行動專家正倡議更精確、讓一般人更有感的氣候變遷新詞彙,希望擴大社會溝通,促進大眾參與全球抗暖化行動。
美國非營利機構「氣候溝通」(Climate Communication)希望將艱澀的氣候變遷科學和政策轉化成更易於大眾理解的語言,機構主管哈索(Susan Joy Hassol)之前提出希望在2023年普及的3個氣候相關用語。
- Jan 07 Sat 2023 22:00
從阿拉斯加直飛13560公里到澳洲 小鳥破紀錄
一隻只有幾百克重的斑尾鷸(bar-tailed godwit)從美國阿拉斯加州連續飛行13,560公里到澳洲,中途沒有任何休息,打破了鳥類連續飛行最長距離的金氏世界紀錄。
據金氏世界紀錄網站1/3/2023報導,這隻斑尾鷸身上裝有5G衛星標籤,其標籤編號為234684。牠在去年10月11日從阿拉斯加州起飛,在連續飛行11天1小時、13,560公里後,在澳洲的塔斯馬尼亞島(Tasmania)降落。
- Dec 25 Sun 2022 10:22
炸彈氣旋與極地渦旋-今年冬季的天氣為什麼這麼可怕?
美國之前的天氣已經是刺骨寒冷,然後又變得更冷。如果近期的天氣預報準確,那我們還沒經歷最糟的狀況。
天氣實在太過寒冷,尼加拉瀑布有一部分已經結冰。因為一系列具有可怕名稱的天氣現象侵襲美國東岸,所以某些地區在接下來數天內可能降至破紀錄的低溫。
- Dec 09 Fri 2022 15:12
美眾院通過法案禁魚翅交易 遏制非法捕撈
作為美國年度國防開支法案的一部分,眾議院議員12/8/2022通過了新的條款,禁止在美國購買和銷售魚翅,並打擊非法捕魚。
眾院兩黨以350對80的投票結果,通過了《國防授權法案》(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其中包括了《結束野生動物販運法案》(END Wildlife Trafficking Act)和禁止銷售魚翅的條款。
- Jul 20 Tue 2021 08:33
珍稀「仙女燈籠」新植物藏身馬來西亞雨林
在馬拉西亞發現了一種新的神祕植物,它們隱身在熱帶雨林深處,很少人能發現它們的存在。時至今日,科學家僅看到過四株這種植物個體。
- Jul 20 Tue 2021 08:26
魚類或其他海洋動物會不會淹死?
人類或陸地上的動物淹死的事件時有所聞,而生活在海洋中的魚類或其他海洋動物似乎不應該有淹死的問題。但事實上,這些動物也會因缺氧而死,但與人們的淹死不盡相同。
- Jun 22 Tue 2021 08:29
高溫時代將至 夏季高溫40度恐成常態
50年後,世界上高達三分之一的地區夏季平均氣溫將高達40度。未來因高溫而死亡的人數將快速增加,冷氣將不再是奢侈品,而是民生必需品。
- Oct 02 Fri 2020 07:52
如何找到森林中的人體遺骸?
當人因事故或兇案葬身在森林中,屍體總是難以被發現,但現在科學家想出了一種新探索方法:如果人已經無法開口說話,何不讓樹木告訴你。
- Sep 26 Sat 2020 09:49
全球最大規模野火在巴西
今年夏天氣候異常炎熱,全球也出現比去年更嚴重的野火災害,但媒體焦點集中在美國加州與俄羅斯西伯利亞,但實際現在全球野火規模最大的地方是在巴西雨林。今年在氣候變化與農地焚燒影響下,巴西 8 月大火將是自 2010 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
- Sep 24 Thu 2020 06:50
不懂樹又愛植樹 彭博:中國40年教訓為世界借鏡
面對全球暖化,比起節能減碳,從新過回簡樸的生活,種樹可能是最簡單的一途。現在全世界都吹起一股植樹風氣,中國可能是最早的指標,彭博 (Bloomberg) 一篇報導總結 40 年來中國的植樹計畫,當中的各種缺失可以成為全球植樹運動的一個借鏡。
- Sep 18 Fri 2020 06:52
研究:瀝青也是 PM2.5 的主要貢獻者
瀝青是一種幾乎無處不在的物質,在道路、屋頂和車道中都可以發現,但是很少人會注意到這些細節,就連城市空氣質量管理計畫也很少將化學排放納入其中。但最新研究發現,其實瀝青(pollutants)是城市地區空氣污染物的重要來源,特別是在炎熱和晴天的日子裡。
- Sep 17 Thu 2020 06:49
北極野火燒不盡 CO2 排放量破紀錄
今年夏天熱得大概會讓人永生難忘,全球野火與熱浪的規模與強度都讓科學家瞠目結舌,尤其是北極,今年北極野火空前劇烈,科學家已監測到史上最大碳排放紀錄,推測主要起火原因是北極圈的殭屍野火,且預期將成為惡性循環,未來北極野火會一年比一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