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很少有自由活動的機會,父母總是覺得他們待在家裡更安全,間接養成愈來愈多螢幕兒童。最新研究發現,螢幕時間過多與年輕人心理健康狀況差有關,但是如果能增加在大自然活動的時間,可以抵消螢幕時間帶來的不良影響。
目前分類:健康新知 (939)
- Oct 03 Sat 2020 07:27
自然有療癒力量 研究:兒童戶外玩耍可抵銷玩 3C 不良影響
- Sep 18 Fri 2020 06:59
每天做這4件事讓妳腦筋靈活不當機
頭腦當機,偏偏在最需要靈感的時候沒有idea……其實,你可以做幾件事,讓你的腦袋「重新開機」。
- Sep 15 Tue 2020 07:42
小睡片刻有益心臟健康 但午睡超過 1 小時可能增加死亡風險
大部分人應該都有過打盹經驗,不用擔心,白天小睡片刻(午休)已被認定具有對抗疲勞功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不過一篇新研究提醒,雖然白天小睡對身體無害,但若睡超過 1 小時就要小心可能增加死亡風險。
- Sep 07 Mon 2020 07:32
加拿大發表最新醫學指南 胖瘦非由體重計決定
人一輩子對少數幾個數字會斤斤計較:錢、年紀還有體重。然而,加拿大最新公布的醫學指南,希望教會人們一件事:胖或不胖,不是由體重計決定。
- Sep 05 Sat 2020 07:52
大腦溫故知新 充足睡眠有助保留記憶
睡眠有助保留記憶!睡眠是一天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近期一項研究進一步顯示,睡眠能幫助大腦保留舊有記憶,讓人類不會因為學習新事物而忘記原本擁有的技能,且充足的睡眠還能降低肥胖與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更能提升專注力。
- Aug 25 Tue 2020 07:11
社交孤立會使大腦認知功能下降
缺乏社交恐導致大腦認知能力下降。隨著新冠疫情大流行,倫敦大學學院(UCL)流行病學家Daisy Fancourt 透過對被隔離者的調查,包括義大利及其他歐洲國家關閉公共場所後,對人們實施活動禁令所造成的影響,「發現社交孤立帶來孤獨等負面情感,往往與健康不良之間存在聯繫。」
- Aug 24 Mon 2020 07:05
間歇性斷食減肥夯
斷食18小時與斷食20小時效果相當!18/6與20/4飲食減肥法均是間歇性斷食的一種,也就是一天只有6小時(18/6)或4小時(20/4)進食,其他時間斷食。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近期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一天不論斷食18小時或20小時,效果均相同。
- Aug 11 Tue 2020 06:39
新研究發現 5 歲以下染疫兒童呼吸道攜帶病毒量可較成人多出 100 倍
許多國家因應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改為採取遠距教學模式,出於群聚感染的擔憂,關於開放校園安全性的爭論一直在持續,儘管疫情曾被認為對兒少影響較低,但最新研究揭露了兒少感染對疫情影響的另一項風險。
- Aug 06 Thu 2020 07:02
一次性暴食勿擔心 身體代謝能處理
久久一次的暴食不會影響健康!即便是注重健康的人,在特定節日、場合也可能會有暴飲暴食的時候。但偶一為之的暴食並不需要太擔心,近期一項研究顯示,健康男性的代謝系統能妥善處理一次性的暴食行為,其血糖與血脂濃度在暴食披薩過後與正常飲食過後沒有太大的差別。
- Jul 26 Sun 2020 12:43
新試驗研究:每天盯特定波長深紅色光 3 分鐘 明顯改善衰退視力
隨著年齡增長,幾乎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一件事就是視力退化,無力避免。不過一篇新試驗研究似乎帶來令人開心的消息:只要每天觀察特定的深紅光幾分鐘,就能達到改善視力退化目的。
- Jul 25 Sat 2020 08:30
常吃蘋果多喝茶補充類黃酮預防失智
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一種失智症,因神經退化而逐步吞噬人們的記憶力與認知能力。隨著人口結構邁向高齡化,罹患阿茲海默症的人數只會愈來愈多,目前全球約有 5,000 萬名失智症患者,預估 2025 年時病患人數將會破億。如同其他慢性病一樣,生活及飲食習慣都是影響阿茲海默症發生的重要因素,最近一項新出爐的研究指出,常吃蘋果多喝茶有助於預防阿茲海默症發生。
- Jul 20 Mon 2020 07:06
甜食飲料恐殺死腸道菌 易引起發炎
每天下午茶時間,總會嘴饞想吃甜點配飲料,但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很多甜點內會添加食品級的「二氧化鈦」,其實會影響腸道菌叢,甚至會引起結腸發炎和肝臟內的蛋白質變化,影響人的免疫系統。
- Jun 29 Mon 2020 07:03
瘦子的基因解密
大家可能有時會疑惑,為什麼吃的每一口都算盡卡路里還長肉,而朋友狂吃炸雞、蛋糕、火鍋,卻一點也沒胖!近期,《細胞》雜誌刊登的研究揭開奧祕,研究題為《Identification of ALK in Thinness》。不易發胖人群的「祕訣」在於 ALK 基因,由於這個基因的缺失/受抑制,使體脂變少、體重變輕。
- Jun 26 Fri 2020 06:24
夏日健康防曬大作戰
想要享受夏日陽光,又不想產生皮膚癌病變,就必須做足防曬。研究顯示,不只是戶外活動需要防曬,長時間在辦公室內也需要防曬。另外,皮膚黑的人一樣要使用防曬產品,才能避免曬傷。
- Jun 24 Wed 2020 06:22
美國研究發現久坐提高罹癌風險 專家:少坐多動很重要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各國實施居家避疫、許多機關和企業也推動在家辦公,「美國醫學會期刊:腫瘤學」(JAMA Oncology)最新刊登的研究就警告,坐太久真會提高罹癌風險。不過,只要把至少30分鐘坐姿換成輕、中、重度運動,就可降低相關風險。
- Jun 13 Sat 2020 06:27
荷蘭科學家:多補充維生素K有益抗疫
對抗新冠肺炎的特效藥及疫苗出爐前,除了戴口罩、勤洗手,有無其他自保秘方?荷蘭最新研究從該國東部奈梅亨市的Canisius Wilhelmina醫院(CWZ)死亡及重症病例發現,這類病情嚴重的武漢肺炎患者普遍缺乏維生素K,而這種營養素普遍存在於蔬果、蛋、硬質乳酪和藍紋乾酪等諸多食物或補充品當中,食用攝取應有助人體抗疫,至少無害,可謂良藥可口。
- Jun 08 Mon 2020 07:03
超市細菌冠軍: 購物籃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到超市購買生活用品和食物,是必須卻又有風險的活動;其中購物籃的提把更是最多人接觸,非常容易傳播細菌和病毒的途徑。
- Jun 01 Mon 2020 07:56
新研究找到大腦和腸胃之間的神經通道
近期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一份研究,追蹤了大腦和腸胃之間的通道,證明了壓力與腸胃炎症之間的關係。
- May 21 Thu 2020 06:43
摘下隱形眼鏡 減少肺炎感染機率
全球的新冠肺炎 (COVID-19) 確診人數已經超過了 380 萬,雖然有人認為疫情高峰已過,不過在經濟活動重啟後,仍需提防第二波、第三波的疫情來襲。
- May 19 Tue 2020 15:18
FDA 前局長:疫情秋季恐有不同威脅 4成人感染將群體免疫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人數增長率趨緩,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前局長 Scott Gottlieb 表示,美國當地疫情已進入第二局,夏季有望稍微喘口氣,但秋季恐面臨「不同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