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發表於美國心臟協會發行的《循環》(Circulation)醫學期刊上的一份研究發現,每天攝入ω-3脂肪酸超過1毫克,將明顯增加罹患房顫的風險。然而,每日攝入量不超過1毫克患房顫的風險「相對較小」。
目前分類:健康新知 (949)
- Oct 17 Sun 2021 19:41
研究:吃太多魚油增加心臟房顫風險
- Oct 12 Tue 2021 10:40
天然ㄟ尚好. 真的嗎?
- Oct 06 Wed 2021 14:48
害怕吃安眠藥嗎?因為你還不夠了解「它們」
作者:楊茜予藥師 (桐心藥局)
沒有人願意吃安眠藥,所有的失眠患者都嚮往以前沾床即睡的夜晚,曾經有患者如此跟我描述她吃下人生第一顆安眠藥的過程:「我處理完家中所有的雜事,非常小心地捧著那顆小小的藥錠跟水到床邊,感覺自己吃下這顆藥就沒有回頭路,吞下後有點害怕又有點期待的躺下,感覺要等什麼來一樣。」
- Sep 16 Thu 2021 16:56
蜂王乳、蜂膠、蜂蜜是什麼?
神奇的蜂王乳
吃蜂王乳能讓蜜蜂幼蟲的咽側腺(corpora allata)分泌青春激素(Juvenile hormone)。日後將成為蜂王的蜜蜂幼蟲只吃蜂王乳,因此體內有高濃度的青春激素,而吃了3天蜂王乳就改吃蜂糧的工蜂幼蟲則只有低濃度的青春激素。所以蜂王的卵巢發達,工蜂則卵巢退化,失去生育能力。
- Sep 10 Fri 2021 14:23
植物界的瑰寶-桑葉
桑樹一身都是寶
桑樹一身都是寶,桑根、桑枝、桑葚、桑葉、甚至長在桑樹上的桑黃都是傳統的中藥材。而近幾年來,日本更領導世界之先,投入許多人力研究桑葉,發現桑葉的營養成分非常多,甚至有一些成分是獨一無二的,譬如DNJ (1-脫氧野尻黴素)及TPM (桑葉總多醣)。
- Sep 10 Fri 2021 14:20
神奇的蜜蜂與蜂王乳
一個典型的蜂群有一隻蜂王、數百隻雄蜂、和數萬隻工蜂。蜂王與工蜂都是雌性、都是由受精卵孵化而來。雄蜂則是未受精卵發育而成的雄性蜜蜂。蜂王負責產卵;工蜂負責哺育幼蜂、餵食蜂王、內勤打掃清理、外出採擷花粉和花蜜、以及抵禦外敵;雄蜂則負責與其它蜂群的處女蜂王交配。
- Sep 03 Fri 2021 16:06
別讓疫情壓力啃食你的睡眠
作者:楊茜予藥師 (桐心藥局)
2021年5月19日,隨著台灣COVID-19本土案例的持續增多,指揮中心將全國疫情警戒提升至第三級,酒精、護目鏡、防護面罩在各大藥局及藥妝店再度一支難求,面對疫情結束的遙遙無期、生活作息的遽然改變、幾近被腰斬的生活娛樂及紓壓管道,求助身心科的人數約成長5-6%,而這當中不乏初次體會到失眠之苦的人,於是在後疫情時代,了解睡眠與壓力的關係遂成為現今社會中不亞於防疫的重要議題。
- Jul 18 Sun 2021 11:03
年輕人患結腸癌增多 研究指與含糖飲料相關
近年來,患結直腸癌的年輕人有所增加。研究發現,這可能與人們飲用更多含糖飲料有關,而且飲用越多,飲用時年齡越小,患結直腸癌機率越大。
研究人員發現,50歲以下患結直腸癌的人有所增加。數據顯示,1990年左右出生的人與1950年左右出生的人相比,前者患結腸癌的風險是後者的兩倍,患直腸癌的風險是後者四倍。結直腸癌的平均確診年齡從72歲下降到66歲。
- Jul 06 Tue 2021 09:43
科學研究推翻四肢發達頭腦簡單?
四肢發達頭腦簡單,這是上一代人的傳統觀念,現在愈來愈多家長重視兒童的體育活動,訓練專注力與合作能力,科學又近一步證明,體育活動似乎有助於組織發育中的大腦,幫助建立一個更有組織、更健壯和靈活的大腦網絡。
- Jun 21 Mon 2021 15:49
研究顯示 攝取咖啡因會改變大腦結構
不論咖啡、可樂或能量飲料,咖啡因是全世界攝取量最大的中樞神經興奮劑。近期瑞士巴塞爾大學(University of Basel)研究指出,定時攝取咖啡因的人,大腦皮質容積會受到影響。這項研究發表在醫學期刊《Cerebral Cortex》。
- Oct 03 Sat 2020 07:27
自然有療癒力量 研究:兒童戶外玩耍可抵銷玩 3C 不良影響
現在的孩子很少有自由活動的機會,父母總是覺得他們待在家裡更安全,間接養成愈來愈多螢幕兒童。最新研究發現,螢幕時間過多與年輕人心理健康狀況差有關,但是如果能增加在大自然活動的時間,可以抵消螢幕時間帶來的不良影響。
- Sep 18 Fri 2020 06:59
每天做這4件事讓妳腦筋靈活不當機
頭腦當機,偏偏在最需要靈感的時候沒有idea……其實,你可以做幾件事,讓你的腦袋「重新開機」。
- Sep 15 Tue 2020 07:42
小睡片刻有益心臟健康 但午睡超過 1 小時可能增加死亡風險
大部分人應該都有過打盹經驗,不用擔心,白天小睡片刻(午休)已被認定具有對抗疲勞功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不過一篇新研究提醒,雖然白天小睡對身體無害,但若睡超過 1 小時就要小心可能增加死亡風險。
- Sep 07 Mon 2020 07:32
加拿大發表最新醫學指南 胖瘦非由體重計決定
人一輩子對少數幾個數字會斤斤計較:錢、年紀還有體重。然而,加拿大最新公布的醫學指南,希望教會人們一件事:胖或不胖,不是由體重計決定。
- Sep 05 Sat 2020 07:52
大腦溫故知新 充足睡眠有助保留記憶
睡眠有助保留記憶!睡眠是一天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近期一項研究進一步顯示,睡眠能幫助大腦保留舊有記憶,讓人類不會因為學習新事物而忘記原本擁有的技能,且充足的睡眠還能降低肥胖與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更能提升專注力。
- Aug 25 Tue 2020 07:11
社交孤立會使大腦認知功能下降
缺乏社交恐導致大腦認知能力下降。隨著新冠疫情大流行,倫敦大學學院(UCL)流行病學家Daisy Fancourt 透過對被隔離者的調查,包括義大利及其他歐洲國家關閉公共場所後,對人們實施活動禁令所造成的影響,「發現社交孤立帶來孤獨等負面情感,往往與健康不良之間存在聯繫。」
- Aug 24 Mon 2020 07:05
間歇性斷食減肥夯
斷食18小時與斷食20小時效果相當!18/6與20/4飲食減肥法均是間歇性斷食的一種,也就是一天只有6小時(18/6)或4小時(20/4)進食,其他時間斷食。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近期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一天不論斷食18小時或20小時,效果均相同。
- Aug 11 Tue 2020 06:39
新研究發現 5 歲以下染疫兒童呼吸道攜帶病毒量可較成人多出 100 倍
許多國家因應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改為採取遠距教學模式,出於群聚感染的擔憂,關於開放校園安全性的爭論一直在持續,儘管疫情曾被認為對兒少影響較低,但最新研究揭露了兒少感染對疫情影響的另一項風險。
- Aug 06 Thu 2020 07:02
一次性暴食勿擔心 身體代謝能處理
久久一次的暴食不會影響健康!即便是注重健康的人,在特定節日、場合也可能會有暴飲暴食的時候。但偶一為之的暴食並不需要太擔心,近期一項研究顯示,健康男性的代謝系統能妥善處理一次性的暴食行為,其血糖與血脂濃度在暴食披薩過後與正常飲食過後沒有太大的差別。
- Jul 26 Sun 2020 12:43
新試驗研究:每天盯特定波長深紅色光 3 分鐘 明顯改善衰退視力
隨著年齡增長,幾乎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一件事就是視力退化,無力避免。不過一篇新試驗研究似乎帶來令人開心的消息:只要每天觀察特定的深紅光幾分鐘,就能達到改善視力退化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