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市場突然陷入混亂,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上個月,瑞士法郎在幾分鐘內升值30%;過去一年裡,俄羅斯盧布對美元貶值40%;加幣和澳幣兌美元匯率近期也跌至6年低點。對許多市場參與者來說,如此變動帶來了極高成本;外匯交易商Alpari宣佈破產,基金公司Everest Capital在承受巨大虧損後,關閉了旗下的主要避險基金。為何貨幣的波動性變得這麼大?

在近期的變動之前,外匯市場長期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近期出現波動的原因有二。其一為聯準會與已發展世界兩大央行間的分歧;聯準會已停止量化寬鬆,也有可能在今年開始緊縮貨幣政策,另一方面,日本央行仍舊繼續推動量化寬鬆,歐洲央行也同意開始收購債券。這樣的變化,促使美元對日元及歐元升值。

其二,原物料價格下跌拉低通膨,造成部分生產國(例如俄羅斯)經濟走弱,促使許多央行選擇調降利率;自去年11月起,已有11個國家(包括加拿大和澳洲)降息。低利率拉低了貨幣對投資人的吸引力,但由於全球經濟成長不振,低匯率有機會刺激出口前景,因此,政府亦樂見貨幣貶值。

若某國先前決定讓貨值緊盯美元、歐元等其他貨幣,將使問題更加嚴重。緊盯歐元匯率的丹麥,最近幾周已三度降息,以減少可能會推升幣值的資本流。相反地,瑞士放棄了瑞士法郎對歐元的升值上限,因為在此政策之下,瑞士得收購越來越多歐元計價的資產。傳統上,緊盯政策是種減少波動性的手段;但放棄此政策的效應,有時會極為劇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