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毒品暨犯罪辦公室(UN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簡稱UNODC)發布一份報告指出,世界三大毒品源之一的緬甸、泰國和寮國邊界金三角地區,近年來成為東亞與東南亞的冰毒製造與運送的重心,其中台灣的跨國犯罪組織甚至在其中占據不可或缺的地位。

聯合國毒品暨犯罪辦公室在今天發布一份報告指出,金三角地區近年來成為東亞與東南亞的冰毒製造與運送的重心,而台灣的跨國犯罪組織在其中占據不可或缺的地位。圖為位在金三角地區的緬甸撣邦的罌粟花田,(法新社)

綜合媒體報導,UNODC在曼谷發布「東亞和東南亞的合成毒品」(Synthetic Drugs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報告,而這份報告也是「全球合成藥物監測:分析、報告和趨勢計畫」(The Global Synthetics Monitoring: Analyses, Reporting and Trends Programme)的其中一部分;報告指出,東亞和東南亞的毒品市場趨勢在2000年至今發生重大變化,金三角地區主要的販運毒品從傳統的鴉片類興奮劑變成甲基安非他命(俗稱冰毒),光是2017年就在東亞與東南亞查緝出高達82噸冰毒,2018年前3季一舉達到116噸。

報告指出,由於在金三角地區製造冰毒的成本下滑,使跨國犯罪集團在東亞與東南亞的活動,近幾年內越來越集中在金三角地區進行毒品的製造與運送,包括台灣的跨國犯罪組織在內,都從金三角地區取得毒品;另外,越南外的東南亞與東亞共132018年都將冰毒列為最大的毒品隱憂,雖然這些地區的執法單位查獲數量屢創新高,不僅是這些國家的執法成效,也代表冰毒的供應呈成長趨勢。

但隨著金三角3國「泰國、緬甸和寮國」近年加強查緝,使毒品的販運路線也出現變化,2015年中國與香港是運送毒品到澳洲的兩大中繼站,而2017年的前3名則換成美國、泰國和馬來西亞;報中也指出,台灣的犯罪組織在這個運毒網路扮演重要角色,過去2年,澳洲、柬埔寨、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韓國和泰國的遭查緝的運毒案中,都曾逮捕台灣籍的犯罪成員。

另外過去有報導指出,泰國緝毒執法單位表示,金三角的毒梟對外輸出的毒品數量更勝以往,有部分原因是採用採用更新、更廉價的毒品先驅化學物質,「而這項技術是由來自台灣的製毒師傳授的專業知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