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形文化資產、歷史建築的屋頂上可以裝設太陽能板嗎?隨著時間流逝與太陽能技術更迭,人們對太陽能板的接受愈來於高,可是若是要在老舊、帶有歷史含意的建築上安裝太陽能,還是會引來爭議,擔憂醜陋的藍色模組會煞風景、進而影響文化意涵。
畢竟文物建築不像現代建築,具有難以、甚至是不可再生的文化和物質含意,一旦破壞景觀建築的文獻價值就會受到影響,因此要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電費需求的情況下,還是要避免影響文化遺產的景觀與價值。
就以台灣來說,根據《文資法》,建設進行時若發見疑似考古遺址時,應即停止工程或開發行為,並通知主管機關、送審議會審議,完成審議程序前,開發單位都不得復工。若是想在既有歷史建築上裝設太陽能,也要送審,不能影響建築結構與外觀,像是先前屏東市在滿 140 年歷史的恆春古城裝設一面太陽能板,雖然建築沒受損,但因為面板明顯可見,也引起民眾不滿。
瑞典烏普薩拉大學與建築顧問公司 Gitter Consult AB 就想深入研究,如果想要在文物建築、歷史氣息濃厚的街道上裝設太陽能板,什麼時機、狀態才合適?又如何降低外觀影響?
首先得考量到陰影、能見度與文化遺產價值,其中陰影是太陽能板的敵人,沒有陽光就沒有裝設模組的必要了;文化遺產價值較高的建築當然得受到保護,不得損壞建築、這個就可以參考當地的法律;能見度則是代表居民是否會注意到面板在哪,專家認為,如果沒有建築物夠高、密集,建築結構也不會受損或是扭曲,或許可以一試。
研究團隊也有建立特殊的建築模型,在斯德哥爾摩和維斯比市進行研究,首先確定街道與建築的文化價值,能否「合法」建設太陽能板,然後再排除掉從街道上、公共建築窗口可以看到的部分,不過研究團隊也指出,若是花園、庭院等別人家的私人土地,照理來說沒辦法限制,窗戶視野的視覺衝擊影響可能也不高,因為窗簾、百葉窗都有可能會擋住視線。
團隊認為,他們已經開發出全新的評估建築能見度的方法,有利於市區、屋頂太陽能的發展,也可以提供另一種決策的方向。畢竟以各國屋頂太陽能板發展來說,居民意見與太陽能板是否明顯,都是相當重要的要點。
團隊認為新模型不僅能用在太陽能技術,還可以評估各類型視覺影響,不過團隊也指出,他們的建築模型性能還有待加強,若是遇上更複雜的建築結構,精準度會降低,目前研究已發表在《ScienceDirect》。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