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或已隱約感覺到發生在世界各地的某幾場熱帶風暴比以往還要強烈,現在一篇新研究收集了具統計意義的全球風暴趨勢,證實全球暖化加劇了熱帶氣旋的強度,未來很可能發生比目前都還更強烈、更危險的熱帶氣旋,尤其是大西洋海域。
- Jun 02 Tue 2020 07:42
科學家確定全球暖化加劇熱帶氣旋強度
- Jun 02 Tue 2020 06:29
這張桌布會造成 Android 手機大當機?
一張美麗的風景圖片顯示出被群山與森林環繞的湖景,並有美麗的日落。然而隱藏在這張圖片的編碼,卻是不正確的顏色配置文件,當用戶將其設置為 Android 手機桌布,尤其像是三星手機,造成 Android 系統 UI 直接當機。
- Jun 01 Mon 2020 08:01
研究:採停工50天、開工30天周期 可抑制疫情平衡經濟
一項甫發布的研究報告建議,各國可採取在 50 天的嚴格封鎖之後,再採取 30 天寬鬆的停復工模式,來確保控制疫情及平衡經濟發展,直到 2022 年。
- Jun 01 Mon 2020 07:56
新研究找到大腦和腸胃之間的神經通道
近期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一份研究,追蹤了大腦和腸胃之間的通道,證明了壓力與腸胃炎症之間的關係。
- May 31 Sun 2020 08:47
地下蟄伏17年 數百萬隻蟬將湧現美國
蟬是很奇特的昆蟲,牠們會在地下蟄伏好幾年,然後破土而出,度過很短的餘生。而在今年,將有一種生命周期為17年的周期蟬(Magicicada),在美國各地大量湧現,為這個夏天營造熱鬧的氣氛。
- May 31 Sun 2020 08:30
被切碎用於皮革研究的死海古卷上發現字跡
一個研究小組在上世紀被切碎用於皮革研究的幾個死海古卷碎片上,發現了褪色的文字。
- May 30 Sat 2020 16:04
戴口罩就能測武肺病毒!哈佛麻省理工聯手研「發光口罩」
為對抗導致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二型)隱形傳播鏈,美國學者正研發一款特別的「發光口罩」,只要戴上這種口罩吸一口氣,就能知道自己是否感染武漢肺炎,連無症狀患者也能識別!研究人員預期在今年夏天結束前,就會生產口罩並向公眾發放。
- May 30 Sat 2020 16:03
蟲蟲新危機:30年來 昆蟲數量驟降 24%
對害怕昆蟲的人來說,未來可能會活得更輕鬆;但對地球來說,危機正在悄然成形。
- May 29 Fri 2020 08:58
若暖化持續 50年後35億人生活在過熱區域
時過 5 月台北迎來 36 度高溫,使得全球暖化又成為新聞焦點。最新美國權威研究顯示,過去6000年人類文明在一個狹窄的區域內成長,這個區域有舒適宜人的氣溫,有利於種植糧食和飼養牲畜,如果地球以目前的速度持續變暖,未來 50 年恐怕有超過 30 億人可能生活在過熱的區域,這項研究遠高於世界銀行的估計。
- May 29 Fri 2020 07:59
為什麼抗病毒比抗菌更難?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西方醫療科學在抗菌藥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發明了青黴素,救治了很多傷兵。自那以後,抗菌藥大幅發展,造出了治療多種感染的多種抗生素。
- May 28 Thu 2020 09:02
神奇鑽石奈米材料 像發條一樣儲能
一個研究組造出了一種存儲機械能的奈米材料,像發條一樣存儲和釋放能量。研究者稱,和化學電池比起來,這種電池更安全,加上其輕便的特點,在植入式設備、航太業等領域有大量用途。
這種材料是多股聚在一起的鑽石奈米細線——一維碳線束,當它們被擰起來或拉伸的時候,即以機械能的形式存儲著能量,類似發條和彈簧的原理。
- May 28 Thu 2020 08:01
汗水就是發電來源 新型穿戴式裝置還有無線通訊功能
皮膚是人們重要且最大的器官,擔任保護身體、排汗與感知外界等重任,而最近美國科學家研發的穿戴式設備「電子皮膚」,不僅裝有感測器、無線通訊,可以用來檢測體溫、血糖與心律,也不用擔心供電,這一小小塊電子皮膚用汗水供電。
- May 27 Wed 2020 07:35
粒子物理學家助抗疫 一個月造出開源呼吸機
一個由來自九個國家的物理學家和工程師的團隊,在僅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完成了一種簡化版呼吸機,從設計到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認證的整個過程,並公開設計規格供世界共享。
- May 27 Wed 2020 07:34
將月球隕石坑變成天文望遠鏡
人類在地面、在太空中都搭建了望遠鏡,都是凹面形狀的。現在科學家想到,月球上有那麼多撞擊坑,正合適用於在月球上建望遠鏡。
- May 26 Tue 2020 08:19
龍蝦分解微塑料 進一步污染環境
一份新研究發現,海洋中的微塑料污染被龍蝦攝入後,還會被分解為更細小的塑料顆粒,再排放到海洋環境中,造成進一步污染。
- May 26 Tue 2020 08:17
設計改變世界?從「種蘑菇」開始
菌類,一種讓人感覺既熟悉又神祕的物種。熟悉在於我們在市場就能買到冬菇、秀珍菇、蟹味菇等多種多樣的食用菌類,時而讓人有種菌類也是「被人馴化的物種」的感覺。
- May 25 Mon 2020 09:28
美祭新規定 中企面臨下市
美國參議院以壓倒性票數通過法案,將要求企業證明他們並不受外國政府的控制,這項規定可能會導致阿里巴巴和百度這類中國企業從美國交易所下市,也提高了中企赴美籌資的門檻。
- May 25 Mon 2020 08:27
碳矽新型電池 電動車里程數將翻倍
韓國科學技術學院(KIST)新發表的一份研究開發了一種矽電極電池,容量是目前石墨電極電池的四倍,而且五分鐘內可充滿80%電量。研究人員稱,電動車用上這種電池,充滿電可行使的里程數將翻一倍。
- May 25 Mon 2020 06:15
研發環境佳、避貿易戰等3大原因 讓Google擴大投資台灣
美國科技巨頭Google近來擴大投資台灣,其在收購宏達電子大部分智慧型手機設計部門,並培訓台灣的人工智慧人才後,還將在台灣建設第2座資料中心,分析師們指出,台灣提供了相對低成本,但人才受過高等教育的研發空間,加上台灣能避開美中貿易爭端,並避免中國政府竊取專有技術,因此能吸引Google繼續投資。
- May 24 Sun 2020 06:59
被雷打到大難不死 美國醫生醒來變音樂奇才
美國有位整形醫生自幼對音樂不感興趣,步入中年時被雷擊中後,大難不死的他在被雷打到後反而瘋狂愛上音樂,最後他不僅自學彈鋼琴,原本不會讀寫樂譜的他,還出了原創專輯,驚奇經歷令人嘖嘖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