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害怕昆蟲的人來說,未來可能會活得更輕鬆;但對地球來說,危機正在悄然成形。

老結論,新規模

最近,科學家完成一項規模龐大的研究,首度從全球視角,檢視過去 30 年間昆蟲數量的變化。以往就有類似研究,但這些研究的規模大多僅止小範圍,鮮少從全球視角檢視昆蟲數量的變化。

因此,這份研究可說是突破地域限制的研究,綜合166項不同的長期研究、近 1,700 個不同地點的研究成果,要從全球規模重新審視昆蟲的數量變化。結果讓科學家們非常吃驚:過去 30 年,昆蟲數量下降了 24%

歐洲最慘,其他地方更該小心

這份研究中,美國和德國是昆蟲數量下降最明顯的地方。光是美國中西部,昆蟲面臨食物短缺、棲息地迅速縮水等問題,總數正以每年 4% 速度下降。

德國綜合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German Centre for Integrative Biodiversity Research)的博士後研究員柯林克(Roel van Klink)是這項研究的主持者,他表示:「我們很驚訝地發現,歐洲是目前情況最糟糕的地區,而我們並不清楚背後的詳細原因。」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其他地區諸如南美、南亞或是非洲的昆蟲數量不需人類擔心。事實上,這才是人類最該擔心的地方,因為這幾個地區的昆蟲研究並不興盛、數據相較之下不足,才沒有在這份研究表現出特別的問題。

碗裡的飯,得靠昆蟲幫忙

柯林克回憶起自己小時候,提醒人們這個數字的重要性,說道:「24% 這個數字絕對值得人們注意。這意味著比起我小時候,昆蟲數量少了四分之一。人們得記住一件事:人類是靠著昆蟲,才能生產糧食。」

昆蟲數量大減,連汽車駕駛都有感

不只科學家從研究看到昆蟲數量大減的問題,連在路上開車的駕駛也會隱約感覺到。過去,駕駛在開車時,很容易就遇到「路殺」,開車一陣子後,擋風玻璃常常黏了不少昆蟲屍體。隨著昆蟲數量減少,類似情形出現的次數也變少了。同屬德國綜合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雀斯教授(Prof Jonathan Chase)指出:「許多昆蟲都會飛,因此常常死在汽車擋風玻璃上。我們的研究顯示,總體而言,飛行昆蟲的數量確實減少了。」

城市更大,昆蟲更少

過去 30 年以來,農業及城市發展飛速,大大減少昆蟲的自然棲息地,是科學家眼中昆蟲數量大減的主要原因。此外,《衛報》還提及殺蟲劑使用及光害也是原因。

至於氣候變遷影響,這份研究並未特別指明,主要是各因素的關係非常複雜。博士後研究員柯林克舉了一個例子,即便是在同一地區,溫度和雨量的變化可讓某些物種減少,卻增加另一個物種的數量。

水生昆蟲逆勢成長

有趣的是,雖然昆蟲的數量銳減,如果只單看生活在淡水的水生昆蟲,數量非但沒有減少,甚至還逆勢成長,增加超過 38%地域來說,北歐、美國西部、俄國是增幅最明顯的地方,科學家將這項成果歸功給各國積極改善污染的湖泊及河流。

想讓地球生態系正常運轉,少不了昆蟲

昆蟲數量大大減少,但牠們對生態的重要性並未下降,部分動物以昆蟲為主食,許多植物仰賴昆蟲協助授粉,昆蟲一直是生態系的關鍵角色。密西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的蝴蝶專家哈達德(Nick Haddad)指出:「昆蟲是授粉過程重要的一環,是害蟲的自然天敵,也是大自然的清道夫。想讓地球生態系正常運作,昆蟲是不可或缺的一員。」

人和昆蟲的關係,就像將一截木頭壓入水中

雖然研究結果很難讓人展露笑容,但主導研究的博士後研究員柯林克仍然認為,現在採取行動並不遲,只要人們制定合適的法律,就能逆轉趨勢。他將人類和昆蟲的關係,比喻為一截被壓入水中的木頭,昆蟲的總數就像那截木頭,很想浮上水面,但人類卻不斷將之壓入水中。他說:「我們可以減少壓力,讓昆蟲的數量再次增加。生活在淡水的水生昆蟲數量增加,告訴我們這件事可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in Driver Blog 的頭像
    Win Driver Blog

    Win Driver Blog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