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與美國貿易戰,一系列的自然災害,還有新冠病毒(COVID-19)大流行,甚至將來的國際緊張局勢,中國開始進行物資儲備,日經新聞報導,中國正在急於從國外籌集糧食和其他戰略產品,包括原油、用於鋰電池的鈷以及大豆等作物,外界猜測,在全球風險大增下,中國政府為了穩定國內情勢或是其他目的將繼續增加儲備。
目前分類:國際情勢 (1002)
- Sep 13 Sun 2020 07:46
全球風險大增 日經:中國正在儲存戰略物資
- Sep 11 Fri 2020 07:39
中國將發起新倡議制定全球數據安全標準 與美抗衡
美中角力仍在持續,知情人士透露,為了因應美國日漸緊縮的管控,中國計劃近日將發起新倡議,希望制定一項全球數據安全標準來維護全球各國的數據安全。
- Sep 01 Tue 2020 06:50
美中兩套供應鏈系統成全球趨勢
美中貿易戰升級帶動產業環境變化,台灣供應鏈被迫接招,鴻海、和碩與緯創等指標大廠早已啟動因應;但中國仍是重要市場與生產環境,業界觀察,全球將演變出對美國與對中國的兩套供應鏈系統,區域製造未來可能再度盛行。
- Aug 19 Wed 2020 06:39
以色列阿聯擬建交 中東質變凸顯新世局
經美國居間斡旋,以色列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上週達成兩國關係邁向正常化協議,震撼各方。阿拉伯國家益發願意擱置巴勒斯坦爭議與以色列發展關係,凸顯中東情勢已有質變。
- Jul 24 Fri 2020 08:29
全球駭客角力戰開打 竊取疫苗研發成果
新冠肺炎(COVID-19)衝擊全球,過了大半年至今疫情都還在延燒,世界各國專家都直言,唯有疫苗出現才能讓這場疫情落幕,使得疫苗研發成果成為網路間諜針對的目標,由英國、加拿大、美國組成的國際安全服務組織發布訊息指出,俄羅斯間諜正在入侵英國、美國和加拿大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研發組織。且英國國家網路安全中心(NCSC)信誓旦旦地指出,駭客幾乎可以肯定就是俄羅斯情報部門的一部分。
- Jul 17 Fri 2020 07:11
寒蟬效應?德銀亞洲CEO辦公地將由香港遷至新加坡
港版國安法正式上路,似乎已引發寒蟬效應。香港經濟日報引述外電報導稱,德意志銀行新任亞洲區首席執行官辦公地點將由香港改為新加坡。德銀發言人表示,公司仍致力於在亞太地區維持雙樞紐結構(dual-hub structure)。
- Jun 30 Tue 2020 06:26
疫情原罪不是全球化 而是國際各自為政
其實從SARS與H5N1開始,公衛專家、學者就已經警覺大流行疾病的可怕威力,到後來的MERS、伊波拉與茲卡病毒,公衛界或雜誌業都紛紛警告,需要提早準備應對下一次的大流行,尤其是看似領導無方的川普政府。但公衛界大聲疾呼聲徹雲霄,卻總難吸引關切的眼神。
- Jun 25 Thu 2020 06:49
疫情衝擊下 全球跨國直接投資減少約40%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公佈的年度世界投資報告指出,全球跨國直接投資流量今年將減少40%,造成這一現象的關鍵性因素是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
- Jun 23 Tue 2020 06:34
專制國家操控確診數 WHO難驗證
愈專制的國家,新冠肺炎的確診數和檢驗陽性率也愈反常的低!《半島電視台》分析,排名前10民主國家之一的丹麥,確診比例曾高達全球的4倍,相較之下,民主後段班的土庫曼、北韓至今仍宣稱0確診,而中國之前雖然連續多日傳出零確診,但診斷標準變動至少7次。但對於各國的確診數,WHO並沒有管道能夠驗證其真實性。
- May 22 Fri 2020 06:04
疫情扼殺全球化
早在疫情爆發之前,全球化就已經遭遇麻煩了。成形於1990年代的全球貿易體系為全球化的最後一波浪潮,然而隨著2008年金融海嘯來襲,銀行和跨國公司撤回投資,貿易陷入停滯,接著是川普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美國課徵的關稅創下1993年以來的新高,使得中美兩國的科技業不得不互相脫鉤。
- May 17 Sun 2020 07:02
救觀光!歐盟建議放寬旅行限制 德國拚6月擬開放邊境
新冠病毒大流行重創全球,歐洲聯盟(EU)建議成員國今夏逐步取消邊境限制,以重振因疫情而停滯多時的旅遊業。德國政府已計畫下月中重新開放因抗疫而關閉的邊境,本周末先放寬部分管制,為恢復人員跨國自由移動邁出關鍵一步。
- May 11 Mon 2020 15:54
歐洲多國今開始放寬疫情封鎖限制
受到新冠肺炎(COVID-19)影響,世界各國紛紛採取封鎖措施,在民眾禁足多天之後,歐洲多國選在今天(5月11日)開始放寬相關限制,也警惕著第二波感染的來襲。
- May 02 Sat 2020 06:50
歐盟面存亡危機?
歐盟峰會對 1 兆歐元的復甦基金爭辯不休,缺乏具體細節,歐洲央行(ECB)成了歐元的唯一救星。外界預期,歐央將跟隨美國聯準會(FED)腳步,購入垃圾債,以拯救歐洲經濟。
- Apr 30 Thu 2020 06:38
航向被新冠病毒重塑的世界
新冠病毒是一塊試金石,關於如何管理疫病大流行,這次世界上許多最先進的國家都明顯地失敗了。早期的批評集中在中國專制掩蓋疫情,但隨著流行病傳播得愈廣,就愈發現西方自由民主國家也處理不當,最終導致了無可避免的大爆發。
- Apr 29 Wed 2020 06:42
就業雪崩、貿易惡化... 疫情對全球經濟影響多深
各國為了對抗新冠病毒實施的「大封鎖」(Great Lockdown) 已經導致經濟活動驟然停止,許多企業被迫削減營運或關閉,失業人口急遽增加,服務業、製造業無一幸免於難,全球貿易今年可能再次下滑,《CNBC》用七張圖表說明世界經濟受到的傷害。
- Apr 25 Sat 2020 10:01
美援助格陵蘭1210萬美元 遏止中俄北極擴張
為了防止中俄兩國在北極地區的勢力擴張,一位不願具名的美國國務院高級官員向媒體透露,美國政府正打算向格陵蘭提供1210萬美元的援助計劃,並在島上開設領事館。
- Apr 22 Wed 2020 08:50
全球反中! 印度修法阻中國趁疫情收購印度企業
全球反中浪潮一波接著一波!印度已緊縮外國投資法規,阻擋鄰近國家趁機收購該國企業,此舉顯然是針對中國企業可能趁武漢肺炎疫情大流之際,藉機收購印度遭疫情重創的企業。
- Apr 20 Mon 2020 10:11
疫情重創旅遊業 經濟學人:全球最貴城市或將變動
在武漢肺炎疫情的背景下,人們恐慌情緒持續升溫,紛紛減少外出及聚會的需求,這對全球旅遊業造成巨大打擊。經濟學人智庫(EIU)指出,一些仰賴旅遊收入的國家,隨著疫情導致經濟、物價下滑,生活成本將變得更為便宜,例如外界公認的全球最貴城市,香港、新加坡。
- Apr 13 Mon 2020 10:03
英國紀錄片揭新疆再教育營慘況 匿名官員:維吾爾人沒人權
中國的人權紀錄惡名昭彰,但明年竟獲准參與遴選17名聯合國人權調查員,意圖掩蓋自身的人權議題;英國著名的紀錄片導演與製作人羅賓·巴恩威爾(Robin Barnwell)在拍攝的紀錄片《中國臥底》(China Undercover)中,揭露新疆惡劣的人權現狀,有位受訪的匿名中國官員甚至指出「維吾爾人沒有人權。」
- Apr 06 Mon 2020 06:24
捐助國際各大組織 四張圖看懂美中差異
武漢肺炎正在全球肆虐,多國需要大量口罩、呼吸機等物資。中國近期利用輸出醫療物資,大搞「慷慨外交」。但美國國務院發布公告的數據顯示,對比美中對國際組織的貢獻,美國2019年捐贈的數額遠遠大於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