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年冬季,英國億萬富翁、化工製造商英力士(Ineos)的創始人吉姆•拉特克裡夫(Jim Ratcliffe)希望掀起一場本土的頁岩氣革命。他提出,如果社區或土地所有者與英力士合作開發頁岩資源,就會給予他們6%的未來收益,這遠遠超過英國以前的分成比例。

他表示:“這將改變局面,”並解釋稱,6%分成的想法是從美國照搬過來的。自2010年以來,美國類似的分成計劃幫助啟動了頁岩氣的大規模開採。

實際上,這種分成承諾得到廣泛認可的幾率並不高:在英國,頁岩氣開採仍備受爭議,迄今為止基本上遭到否決。但我們有必要為拉特克裡夫的嘗試歡呼。要明白這一點,先讓我們看一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周公佈的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報告吧。

該報告中有一份不起眼的補充閱讀,試圖計算出頁岩革命對美國行業的影響。無論對歐洲工業集團還是對納稅人和政界人士來說,其結果均發人深省。

正如IMF所指出的那樣,美國的頁岩革命導致國內天然氣價格大幅下跌,即便歐洲和日本的價格卻在上漲。這是因為,與石油不同,天然氣不容易在全球運輸,這意味著,區域天然氣價格可能會因資源位置不同而有極大的差異。

今年早些時候,美聯儲(Fed)在其發表的一篇文章中估計,自2006年以來,這種價格差異使得美國製造商的產出擴大3%,投資增長10%,就業增加2%;具體的能源相關行業受到的影響則更大得多。然而,IMF的研究顯示,能源成本的差異導致美國製造業出口增長6%,並辯稱,美國天然氣價格相對歐洲每下降10%,工業產出就會高出0.7%。

乍一看,這個0.7%的差距可能聽上去不太重要。但如果這個差距維持多年的話,它對競爭力和產出的影響將是巨大的。重要的不僅僅是生產率數據;頁岩氣革命還產生了一些IMF報告沒有提及的東西:大西洋兩岸的心理差距。

對於如今美國很多的企業領袖而言,頁岩氣不僅降低了能源成本;它還培育出人們對技術創新的新的尊重。想想看,就在十年前,美國打破對中東石油進口的依賴還幾乎是不可想象的,更別提讓一些“銹帶”行業獲得競爭力了。

態度的轉變幫助激發了第二種變化:隨著美國企業享受到能源成本下降帶來的好處,環保主義者、政界人士以及能源組織升騰起一種新的合作精神。以科羅拉多州為例。此前,環保組織強烈反對大規模開採頁岩氣,但現在美國環保協會(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等一些環保組織正與該州州長約翰•希肯盧珀(John Hickenlooper)合作,以設法解決甲烷氣泄漏或水資源污染等問題。“現在的共識是人們需要合作,”美國環保協會負責人弗雷德•克魯珀(Fred Krupp)認為,“這種共識正擴大到其他州。”

歐洲則並非如此,或者說迄今尚未如此。最近,英國自由民主黨領袖尼克•克雷格(Nick Clegg)表態支持頁岩氣,但英國的很多政界人士仍對壓裂技術存有疑慮,環保組織也表示強烈反對。法國和德國對頁岩氣的反感甚至更為強烈。法國前財長埃德蒙•阿爾方戴利(Edmond Alphandéry)哀嘆道:“(歐美態度)天壤之別。”

這種態度上的差異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地理上的差異:英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島國,而在法國,頁岩氣儲量集中在巴黎和普羅旺斯等地。關於土地所有權的法律架構也存在巨大差異。但另一個問題似乎在於當下的一種時代思潮。美國企業領導人(以及選民)願意押注於大膽的技術革新;而在歐洲,則很難奢望此類驚喜。

或許,拉特克裡夫等少數大膽的開拓者能夠幫助改變這種局面。這樣想當然不錯。但歐洲對頁岩氣的反感時間越長,歐美生產率(和心理)的差距就會越大。在歐洲亟需任何增長機遇之際,這是一個壞消息。

-       Financial Times (作者: Gillian Tet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in Driver Blog 的頭像
    Win Driver Blog

    Win Driver Blog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