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近日以「有了畢業生薪資數據,大學排名越來越多」為題,報導近年來由於部分調查機構掌握了大學生畢業後的薪資數據,媒體紛紛推出大學排名;這種現象除了反映越來越多家長學生關切就業問題,有些南轅北轍的評比結果也讓人反思,究竟什麼是「最佳大學」。
何謂最佳大學?成為最近美國媒體的熱門議題
紐時指出,一家名叫「薪級」(PayScale)的調查公司,在2008年推出第一份美國大學畢業生薪資調查報告;隔年美國聯邦政府跟進,推出線上工具「大學記分卡」(College Scorecard),收集了各大學學費、未來可能賺多少錢等資訊。
此後儘管許多學術界人士認為,大學教育有其無法衡量的豐富性,不能化約為畢業生賺多少錢,但有關「畢業生實際賺多少」的資料,已為許多家長帶來深遠的改變,影響他們對於到底要上哪個大學的評估。
今年秋天,華爾街日報和電子教育公司「泰斯全球」旗下的單位「時報高等教育」合作,推出雙方第一份大學排名。這項排名中,40%是按「結果」來衡量,即畢業生的薪資、畢業率、學貸償還率;其他60%則評估學校各項資源,包括學習環境或多元程度等。
富比世雜誌和錢雜誌,也都整合了「薪級」資料,推算他們的大學排名。只有老字號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周刊,不使用薪資數據,仍仰賴聲望和選擇性,來判定大學排名。
各家對「最佳大學」的標準並無共識,但在華爾街日報、經濟學人、薪級和美國新聞與世界周刊等前10大名單中,只有哈佛大學全數上榜,但哈佛在這些評比中都不是第一名。
紐時認為,薪資數據是客觀資訊,但決定要上哪個大學,主要涉及個人抉擇,沒有排名可以評估學生的獨特個性、人生目標、優勢弱點,也沒有哪個排名能夠協助學生配到「正確的」大學。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