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我們大腦丘腦和內側顳葉之間的灰色部份形似海馬,被稱作海馬體。近期,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一篇研究結果表明,海馬體能夠增強大腦對感知的反應,這是學術界的一項新發現。
香港大學的科研人員以大鼠為實驗對象,用光纖對其大腦海馬體的神經細胞進行刺激,再通過磁共振功能成像技術(fMRI)監測大腦活動,從而取得了這一突破性發現。該發現不僅能夠幫助我們深入瞭解大腦的整體運作,同時也有助於某些病症的治療,如阿茲海默症。
我們對大腦的瞭解大部份是基於對腦外傷的研究,也就是說,大腦的不同部位受傷後會導致不同的後果,因此我們才得以認識到該部位的真正作用,海馬體也不例外。
透過以往的研究,我們已經知道海馬體在記憶的形成和空間認知上起著重要作用。例如,海馬體受損的病人會出現健忘症;患有阿茲海默症的個體也被發現,其大腦海馬體有嚴重的組織缺失。其它病症諸如癲癇及精神分裂症也都與海馬體有關,這也意味著大腦的這部份神經系統還存在更多未知的功能。
近年來,神經學家們開始對大腦的各部份作為一個整體的運作方式進行研究,即所謂的功能連接。但這並非易事。在某一事件發生後,通過fMRI的監測,研究者們可以判斷大腦的哪部份變得活躍,但如果要評估各部份之間的關係,則需要更強大的工具。
但從海馬體延伸出來的神經的路線卻清晰地表明,海馬體參與了若干項大腦活動。
大腦皮層覆蓋大面積區域並掌管著身體的多種功能,是大腦進行深度思維、整合感知、記憶、語言及認知分析,以用來處理感知和意識的地方。透過對大鼠的大腦海馬體的神經細胞進行從低頻到高頻的不同刺激,研究團隊發現,對海馬體的低頻刺激能夠引起大腦皮層的活動,可增強大腦皮層中視覺、體感和聽覺等皮層區域的感知反應。
該團隊指出,以往研究認為海馬體是個被動的組織,但新的研究發現,海馬體的角色更為重要,可主導大腦皮層感知等多方面表現。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