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氣候變化正在滅絕物種,不只北極熊受到生存威脅,還在消滅昆蟲,但另一方面,害蟲卻大量繁殖。昆蟲的活動服務環境和人類社會運作,科學家發現,氣候變暖將有利於蚜蟲和其他食草害蟲增加,正在擾亂農場和食品供應鏈。

昆蟲在生態循環功能上扮演重要角色,全球農作物產量的5~8%依賴昆蟲授粉。昆蟲也會將糞便加工成肥料,如糞甲蟲提供的吃糞服務每年就可以為美國養牛業節省約 3.8 億美元的糞便回收服務。

但是這些重要的生物體正面臨昆蟲末日。美國研究發現,自2000年以來大黃蜂數量減少90%、自1968年以來,飛蛾數量減少33%,過去50年來,西部遷徙帝王蝶的數量銳減90%。德國研究人員測量到飛行昆蟲的生物量減少76%,東亞研究發現夏季捕食性昆蟲的數量下降20%

昆蟲消失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高溫。由於大多數昆蟲都是變溫動物,因此它們無法控制自己的體溫,因此容易受到溫度或濕度變化的影響,今年一項研究評估近20000種不同昆蟲的樣本,發現有些自然棲息地被移除而導致熱效應增加的地區,昆蟲數量減少63%北美和歐洲異常炎熱天氣的頻率增加導致當地熊蜂滅絕率上升。

害蟲是氣候變化受益者

科學家觀察到,並非所有昆蟲物種都會因氣候變化而遭受損失,害蟲,特別是以農作物為食的害蟲是氣候變化的受益者。害蟲喜歡炎熱的氣候,一項研究發現,隨著氣溫升高,一種非洲部分地區常見的害蟲玉米螟數量增加,而以玉米螟為食的寄生蟲則減少,這種落差導致玉米作物遭受更大的破壞。

隨著高緯度地區也愈來愈熱,害蟲正在北遷,科學家發現,至少自 1960 年以來,許多害蟲的棲息地一直在向歷史上較涼爽的地區轉移。這種轉變仍在繼續,科學家估計,今年氣候變暖導致常見且具有破壞性的農業害蟲褐紋蝽在美國的棲息地擴大70%

此外,海洋溫度導致極端降雨也增加害蟲的數量。例如,在過去 15 年西印度洋經歷歷史上最強的颱風季節,2019年和2020年異常降雨為蝗蟲的繁殖、孵化、發育創造理想條件,最後侵蝕衣索比亞數十萬英畝的高粱、玉米和小麥。

另一方面,長時間乾旱正在降低植物抵抗力,美國研究發現,乾旱會削弱植物的自然防禦能力,吸引害蟲附著,而較高的二氧化碳含量又會降低植物的營養價值,導致害蟲需要進食更多,造成植物損害的範圍更大。

去年科學家估計,由於殺蟲劑、除草劑和氣候變化等一系列壓力因素,昆蟲數量每年下降 1%-2%。科學家估計未來幾十年內,世界上40% 的昆蟲物種可能會滅絕。由於生命依賴昆蟲的工作,如果沒有它們,鮭魚、鳥類、人類以及無數其他動物都會挨餓。昆蟲末日降臨,不只對昆蟲來說是個壞消息,對所有野生動物來說也是個壞消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