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相信你我都有過這種經驗,在戲院看電影看得腰痠腿麻,膀胱脹滿,不時偷看時間,到底還要演多久?隨著片子放映時間愈來愈長,有人索性不上戲院,傷了票房。眼看生意受影響,電影院決定不再坐視,出手留住觀眾。

綜合經濟學人、衛報報導,今日電影長片是常態,早已不是過去 1.5 個小時能解決的事。過去一年來,《蝙蝠俠》、《阿凡達:水之道》、《巴比倫》、《奧本海默》、《花月殺手》,每部片長都破3小時,後者更長達206分鐘,看電影到底是樂事還是煎熬?

戲院看不下去,決定介入,既然無法改變片子長度,那就重拾 1980 年代的 15 分鐘「中場休息」吧。根據連鎖戲院 Vue,觀眾對《花月殺手》看到一半「按下暫停鍵」相當捧場,高達 74% 表示肯定。總算能好好伸展,去洗手間大解放,也不怕錯過任何片段。Vue 執行長 Tim Richards 表示,鮮少有迫使觀眾長時間坐著不動的藝文活動。適度幕間休息,不僅不會讓觀眾分心,反而能讓人喘口氣,提供更舒適的觀影體驗。

綜觀 1930 年代(好萊塢黃金時期)以來在國際公開發行的10萬部劇情片(來源是 IMDB),平均片長從 1930 年代的1小時21分,增至2022年的1小時47分。許多賣座鉅片都是長到天理難容,2022 年最受歡迎的十大電影,長度平均2.5小時,較1930 年代多出50%

電影拍這麼長,意欲何為?這股趨勢約是從 1960 年代早期開始,為了與電視區隔,長片開始走紅,如《阿拉伯的勞倫斯(3小時36)》、《埃及豔后(原版破4小時,後來才刪減)》。當時採用的是底片投影機,戲院必須中場休息,以便準備下一幕的膠捲。

此後數十年,賣座片放映長度有長有短,但 2018 年後整體膨脹。電影續集是一大原因。由於版權昂貴,又得與影音串流平台爭奪眼球,為了擠出最大利潤,製片公司不得不出此下策,以長片引誘觀眾放下小螢幕,出門看大螢幕。

此招果然奏效。史上賣座片多半都不短,約2- 3小時,奧斯卡最佳劇情片也皆由1.5小時以上的影片抱走。如史詩鉅片《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成了 2019 年最賣座電影,美國去年票房最高的也是續集長片。

經濟學人指出,還有一點致命原因,那就是知名導演的個人魅力。誰敢要求諾蘭(Christopher Nolan)刪短他的大作?不過,大導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的《花月殺手》就被批評,「長得要命真要命,生生毀了這部作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