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多用這個迷思,也就是指同時專注於多項任務,深受家長的推崇,但就生理學而言,一心多用可謂天方夜譚,除非你正好是那些只占全球人口1—2%(根據瓦森與史崔爾的研究)的超級工作者之一,能夠運用大腦的不同區域來分割注意力,否則的話,在我們尚未學會這種技巧之前,最好還是專心做好一件事即可。
人不能一心多用,女性不行、年輕人不行,總之萬萬不行。
如下圖所示,一心多用等於要求頭腦執行非它能力所及的任務,這就是問題所在。
腦利用前額葉皮質來集中注意力,這是一個空間狹窄又極度耗用能量的部位。儘管一般認為,人一次最多可記憶七個項目(或上下增減二),但經證實唯有簡單的數字才有如此成效。
如果是較為複雜的內容,就會耗用更多思考空間,也就是說,我們或許一次只能抓住一、兩個想法而已。倘若更加專心,將全副注意力集中在某個項目上,那麼思考空間就只能留給單一想法了。
假如我們試圖一心多用,有求必應的頭腦為了幫助我們達到目的,會將兩個項目分開,並分別配置給左、右腦。
千萬別得寸進尺,想一次執行三個任務,因為你若是還記得大腦半球的定義,就應該知道它只是半個腦,可別用非歐幾何學(non-Euclidean geometry)來看待。
左右腦接下兩個項目的任務之後,會以極快的速度輪流配置注意力給它們,使我們誤以為自己能一心多用,但我們花在這兩個項目的注意力,其實只有各半,說不定很快就會徹底將它們都搞砸。事實上,據羅賓斯坦(Rubinstein)等人的研究指出,「一心多用」可能會使表現和產能下滑40%。
一心多用不但會使認知疲勞,降低記憶力,而且更會增加出錯率。
如何專心?
想成為高效能的思考者嗎?祕訣就是「專心做好一件事」!
全神貫注、一次做好一件事
重新找回注意力,妥善控制那些令人分心的事物並非不可能,因為注意力就像肌肉一樣是能夠鍛鍊的。只要多加練習,就會有所進步,有時只要稍稍改變工作方式,就能產生不同的效果。
聰明工作的先決條件,就是先決定該將專注力用在何處,接著營造適合一個讓你的頭腦注意力全開並持續專注的環境。以下十種方式可幫助你創造出這種環境:
1、挑一個安靜的地方,讓頭腦在壓力較少的狀態下思考
從伊凡斯(Evans)和強森(Johnson)的研究可以得知,噪音是一種壓力和干擾,會削弱我們的專注力。許多人說他們可以邊聽音樂邊工作,因為他們已經把頭腦訓練成能夠容忍聲音,但實際上頭腦仍感覺得到壓力,同時也不習慣噪音。
假如工作時一定要有聲音相伴,不如播放你喜歡的音樂,但別聽得太入神。為什麼?說來有點矛盾,音樂或其他噪音也能作為幫助人們專心的工具,用來隔絕其他干擾。
這就是為何有些人能將工作帶到咖啡店進行也不受干擾的原因:他們對無關緊要的吵雜聲已習以為常,所以不會有意識地去聆聽那些聲音(儘管下意識還是聽得到)。
2、實際練習專心
就像上音樂課那樣。撥出十分鐘把全副心神放在你經常會做的事上,例如閱讀、聽音樂或做飯。當你在做這些事時,認真去想自己正在做些什麼,然後再找機會測試自己的學習效果。
3、先安排次日工作的優先順序
在一天接近尾聲之際,把隔天須優先執行的工作挑出來,當你這麼做的當下,你的心思已經專注在這些即將在隔日執行的工作上了,而你都還沒到辦公室開始工作呢!
4、設法完成三件任務
思想領袖彼得庫克(Peter Cook)著有《管理的新法則》(The New Rules of Management),他提出相當睿智的建議,那就是我們最好每天都能設法完成三件最重要的任務。
先釐清哪三項任務最重要,接著再集中注意力一一解決它們。這種做法衍生自鮑伯.波森的建議,他認為我們應當將70-80%的工作時間,用來解決三件最重要的事。
5、管理信箱
鮑伯波森建議大家即刻回覆重要郵件,其餘郵件則全數刪除。他嚴格奉行「只做一次」(Only Handle It Once,簡稱OHIO)的原則。
6、將會議排在二級或三級的思考時段
我們的最佳思考時間最好簡短有力。也就是說,我們應當把思考時間當成一種對品質的投資,就好比它是頂級好酒或和牛。你會希望享用到它最香醇或最美味的狀態。
次級沙朗牛排、牛腱和牛絞肉等,則可比喻成其他我們或許不必太要求品質的思考時段。假如你在早晨處理最需要創意的工作,就請把約會和會議排在下午。
原則上,一天當中最佳的思考時間通常是早上起床後的三到四個小時之間。因此,養成在開始工作前,先迅速解決一些任務的習慣,是讓你持續有好表現的不二法門。
7、定時休息
如前所述,這是指時間到了就要讓頭腦放空的意思,而這種必要的休息可讓頭腦充電,以便再投入下一回合工作,在職場上創造佳績。另外也別忘了定時讓科技休息。
加州大學的葛洛莉亞馬克(Gloria Mark)等人進行一項研究,他們觀察一批五天不能使用電腦和智慧型手機的員工,結果發現雖然這些員工起初雖抱怨連連,但後來在產能表現上卻有所提升。除此之外,員工個人的血壓讀數降低,並主動報告自己身心狀況變好,同時也覺得壓力減輕。
8、玩電玩遊戲
你沒看錯,就是電玩遊戲,尤其是那種快速的動作類電玩(不一定是「俠盜獵車手5」),對增進注意力很有益處。神經科學家達芙妮芭菲莉亞(Daphne Bavalier)證實,電玩遊戲讓我們的頭腦更敏捷、表現更好、轉得更快,同時又更強壯。
電玩玩家的平均年齡約30多歲,顯然這類遊戲並非兒童專屬。儘管有證據顯示,某些電玩若是玩得太過火會有上癮問題,不過對絕大多數的人來說,玩電玩一小時左右,或是一週玩幾個晚上,其實還是有不少好處。
電玩玩家的視覺敏銳度會提升,所以能在人群中找出陌生人,並觀察到小細節。他們也比較擅長同時追蹤多個對象。
此外,電玩可提升我們的注意力網絡(警覺性、導向性和執行性),激發可塑性,這一點想必你已經猜到。相較於不玩電動遊戲的人,玩家在任務切換的表現更好,而且認知減損較少。從動作類電玩得到的訓練,有助於玩家在遇到較困難的思維任務時提升表現,而這種進步在訓練過後仍可維持數個月之久。
9、定期度假
好好度個假,拋開筆記電腦、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重新找回與人交談的樂趣,再次觀察周遭世界的美麗,全心全意感受你體驗到的一切事物。
10、別一心多用
沒錯,這個道理用膝蓋想都知道,但我們還是躍躍欲試,為什麼?因為我們認為自己做得到,甚至還覺得自己是一心多用的高手,而另一個原因就是,我們以為這麼做可省下時間和精力—但是很遺憾,這種想法大錯特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