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微軟推出 Edge 為 Windows 10 的新瀏覽器之後,Internet Explorer 看似走入退休行列,然而即使至今 IE 仍有相當廣大的使用群眾,微軟網路安全專家近日甚至不得不公開呼籲,所有人都應該停止使用 IE 上網。
目前分類:科技動態 (798)
- Feb 13 Wed 2019 06:52
微軟:IE不支援新網路標準
- Jan 06 Sun 2019 06:47
智能微塵不再是科幻 大眾生活將有何改變
這是一個具有諷刺意味的時代,人人都自覺地佩戴至少一個「追蹤器」在身上,讓人隨時知道自己在哪裡、在做什麼。新一代「智能微塵」(Smart dust)電腦將給人們生活帶來什麼變化呢?
- Jan 04 Fri 2019 11:47
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
中國登月工程有重大進展,探測器「嫦娥四號」1月3日上午10時26分成功登陸月球背面,是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並透過先前發射的中繼星「鵲橋」傳回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 Jan 03 Thu 2019 09:04
歐洲太空總署曝光 火星上的「大型天然溜冰場」
歐洲太空總署(The European Space Agency)釋出,時序進入冬季的火星「科羅廖夫撞擊坑」(Korolev Crater)最新影像,好似白雪皚皚,彷彿火星也要準備過耶誕節。
- Jan 02 Wed 2019 16:07
人類史上最遠探測 NASA太空船64億公里外報平安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2006年發射的太空船新視野號(New Horizons),在美東時間1/1日上午約10:30(台灣時間1/1日23:30)接近人類至今探測的最古老星體終極遠境(Ultima Thule),並從64億公里外傳訊號回地球報平安,締造人類史上距離最遠的太空探測行動。
- Dec 25 Tue 2018 08:51
單層石墨烯原子加網狀奈米薄層 感光性增30倍
美國能源部(DOE)實用奈米材料中心(CFN)的科學家們給石墨烯加上一層網狀奈米聚合物,使石墨烯的感光性提升了30倍。這為醫療成像、輻射檢測和照相鏡頭應用等領域使用「薄如紙硬如鋼」的石墨烯材料舖平了道路。
- Dec 14 Fri 2018 06:33
美國太空總署證實 旅行家二號進入星際空間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指出,旅行家二號(Voyager 2)探測船已脫離太陽圈,並進入星際空間(Interstellar Space),成為第2個造訪外太空的人造物體。
- Dec 08 Sat 2018 08:17
科學家讓黃金在室溫下熔化
黃金在室溫下熔化成液態?這可不是魔術。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研究者們展示了他們的這一實驗成果。
- Dec 08 Sat 2018 08:11
中國建「天眼」搜索外星人
外星人入侵地球和人類決一死戰是不少科幻電影中經常使用的題材,但究竟外星人存在與否仍然成謎。已故英國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Hawking)生前曾多次呼籲人類不要主動接觸外星人,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如今卻傳出中國無視霍金的警告,將在2019年透過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擴大搜索外星人,消息曝光也讓各界相當關注。
- Dec 07 Fri 2018 09:23
NASA科學家:外星人恐已到過地球 且無壽命限制
美國福斯新聞網(FOX)報導,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埃姆斯研究中心科學家科倫巴諾(Silvano P. Colombano)認為,外星生命可能早已造訪過地球,只是他們和地球動物不同,並非由碳元素組成,因此沒有壽命限制,更容易進行星際旅行。
- Nov 29 Thu 2018 08:27
沒有螺旋槳和渦輪機 全球首架極靜「離子風飛機」成功試飛
全球首架「離子風飛機」從科幻小說中走出來了!沒有嘈雜的螺旋槳或渦輪機,這架由麻省理工學院團隊開發的原型機,完全靠帶電粒子推動空氣來產生飛行動力,於試驗中滯空長達 9 秒──不要覺得這沒什麼,當初萊特兄弟成功試飛的第一架動力飛機也才滯空 12 秒。
- Nov 27 Tue 2018 17:02
洞察號成功登陸火星 傳回首張照片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第一具設計用來研究火星深層地質的機器人探測器「洞察號」(InSight)今天凌晨成功降落火星表面,也順利回傳首張照片。
- Nov 22 Thu 2018 06:11
台灣團隊成功研發出單原子層二極體 超越摩爾定律
台灣是半導體產業重鎮,即便連台積電,都致力於尋找超越摩爾定律的先進製程,而台灣物理團隊搶先一步,成功研發出超越摩爾定律的二維單原子層二極體,並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發表成果。
- Nov 21 Wed 2018 06:04
相隔一億多公里 地球人如何操控火星探測車
在距離地球約1億2600萬公里的火星上,一台四輪傳動車大小的機器人孤另另待在這個龐大又冰冷的紅色星球上。日出後不久它便甦醒過來,等待來自地球的指令到達,重複過去6年日復一日的生活模式。
- Nov 18 Sun 2018 09:26
瑞典液態燃料可儲存太陽熱能 18 年
太陽能為近年來炙手可熱的再生能源技術,除了能用太陽光電技術來發電,也可以採取聚光式太陽能來儲熱,而現在瑞典查爾摩斯工學院科學家研發出新型太陽能燃料,運用特殊液體儲存太陽熱能,保存時間甚至可長達 18 年,若研發有成將有助於完善離網地區的供暖系統。
- Nov 17 Sat 2018 08:11
AI競賽 美國VS中國 誰是贏家?
科技領域當前最火熱的話題之一是人工智慧(AI)的發展和應用,美國公司如字母,已數度推出擊敗人類的AI應用程式,例如戰勝圍棋名將的Alpha Go。中國則矢言,爭取2030年時在AI的理論、技術與應用都領先全球,成為全球主要的AI創新中心。
- Nov 10 Sat 2018 08:03
發射高雷射光吸引外星人
美國哈佛大學研究員近日稱外星人可能已派探測器到太陽系;麻省理工學院(MIT)最新研究則稱,向太空發射高功率雷射光可對外星人發出地球存在的信號。
- Oct 30 Tue 2018 06:28
日成功發射人造衛星 可監測PM2.5濃度
日本10/29成功發射可觀測溫室氣體的人造衛星「氣息(IBUKI)2號」,升空後順利在距地表約613公里處與火箭分離。氣息2號精度較上一代的氣息號提升不少,且可監測PM2.5濃度。
- Oct 22 Mon 2018 13:39
日本研發 OK 繃大小的太陽能心律感測器
若要開發出小型、輕便且可撓的穿戴式電子裝置,其中的電池也必須符合這些條件,因此目前可撓式穿戴裝置最大的挑戰在於找出最方便的供電方式,而近期日本科學家研發出太陽能穿戴式心臟感測器,直接讓裝置達到自供電效果,進一步擴大穿戴式裝置在醫療科技的應用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