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越常對小孩說話,小孩的智能發展也就越好。1995年,堪薩斯大學的Betty HartTodd Risley完成了長達10年的研究;他們發現,家長在小孩3歲時對他們所說的字詞數量,與小孩9歲時的學術成就呈現相關。

由此觀之,將小孩在4歲時送進幼稚園,已經來不及彌補家庭教育的差距;所幸,科學界對孩童字詞發展的理解已經越來越深入。史丹佛大學的Anne Fernald發現,差異早在小孩3歲之前就已經出現;就算只有18個月大,出自弱勢家庭的嬰兒,表現還是落後出生優渥家庭的小孩數個月。

此問題似乎具累積性;等到小孩2歲之時,兩個群組在語言處理能力和字詞上的差距已達6個月。此外,Fernald博士的研究顯示,直接對小孩說出的字詞才能建造他們的字詞能力,把小孩放在電視機前、或是讓他們聽大人聊天,都沒有同樣的效果。

哥倫比亞大學的Kimberly Noble指出,語言差距亦反映在大腦語言處理區的結構。小孩出生時約有1000億個神經元,而神經元間的連結會在1歲前快速增加;這些連結會決定腦部運作的能力,以及腦部學習的事物。等到小孩3歲時,腦中約有1,000兆個連結,小孩的經驗也會持續決定要強化或減少哪方面的能力。就是這個有點難以逆轉的漸進過程,形塑了小孩的人生軌道。

還好,家長不常對小孩說話這個問題不難解決。第一步就是告訴家長;許多志願參加研究的家長,並不知道只要對小孩說話,就能幫助小孩發展。還有些輔助工具,例如語言環境分析(LENA)裝置等,讓家長得以監控並改善他們的說話模式。兒科醫生Dana Suskind的研究發現,LENA再加上一次家庭拜訪,在6周後就能讓小孩每小時聽到的字詞數量增加32%。

本財務年度,美國已有30個州增加了學前教育預算;這當然是好事,但也無法處理上述這些學者研究人員等發現的早期發展差異。而這個差距的重要性,似乎高過了4歲那一年的學前教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