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稱霸消費性電子產品的 Sony 風光不再。除了分拆、出售事業體後仍一再虧損外,評等也被主要評等機構降至「垃圾級」。儘管 Sony 力圖振作,包括開發如電子錢包和智慧型眼鏡等新產品,但都了無新意也不具國際競爭力。究竟誰能拯救 Sony 脫離泥淖,目前仍看不到解答。
Sony 執行長平井一夫於 2012 年接任後,為挽救公司,分拆公司的電視部門、出售 VAIO 電腦、裁員數千人,以期迅速重整。儘管如此,Sony 仍然面對艱鉅的挑戰。Sony 於 9 月公佈財務預警,公司表示本會計年度可能會虧損高達 21 億美元,並宣佈計畫縮減智慧型手機業務。
但主要評等機構惠譽和穆迪都已將 Sony 的評等降至「垃圾」等級,標準普爾也已提出警告,可能會跟著降評。
《CNNMoney》報導指出,Sony 的電子工程曾是日本人的驕傲。Sony Walkman 改革人們聽音樂的方式,Sony 的 Chromatron 及 Trinitron 則是令彩色電視普及化。但現在 Sony 的榮光已不再。
評等機構標準普爾的電子產品分析師 Makiko Yoshimura 指出,Sony 在日本高階產品還是有非常高的識別度,但在全球並非如此。Yoshimura 說,現在科技業的挑戰非常大,要維持競爭力很難。在面對南韓三星、美國蘋果的強大品牌知名度,Sony 想要找回過去全盛時期的表現,還得再加把勁。
但 Sony 的工程人員不再留戀過去,並積極朝新方向發展。包括一款信用卡大小與厚度的電子裝置,可連結至智慧型手機,讓使用者輕鬆購買火車票和零食,目標是取代日本數千萬消費者皮夾中的信用卡。
此外,Sony 也正在開發智慧型眼鏡。這款眼鏡具有臉部辨識功能,使用者將再也不必擔心忘記名字和人臉。Sony 希望這個產品能成為使用者的第二個智慧型手機。只不過,這些產品都招致市場上的批評,包括阿里巴巴和蘋果都已開發了自己的支付應用程式,Google 也有 Google Glass,較晚進入市場的 Sony,差異與優勢又在哪裡?
曾是消費性電子產品創新領導者的 Sony,如今只能跟隨市場,做所有人都在做的事。在 Sony 找到這些新產品的優勢前,可能還得繼續仰賴過去的強項:PlayStation 主機和高畫質的視訊裝置。一名受訪者 Hirroki Ueno 表示,Sony 的新產品已大不如前,事實上,Sony 過去 10 年來似乎都沒有什麼好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