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果你每天早上都想打瞌睡,那不是你的問題,是你的上班時間有問題。

愈來愈多研究證實,多數上班族的上下班時間,與身體自然的生理時鐘完全不對稱,專家呼籲雇主多加注意這個現象。

華盛頓大學佛斯特商學院管理教授巴恩斯(Christopher Barnes)在白皮書中指出,睡眠是一種「戰略資源」,但多數企業都忽略了這點。當工作時間與人體自然的睡眠模式同步,就能提高工作品質和創新能力,因為他們會更專注,較沒壓力,一般也會更健康。

反過來說也一樣,如果剝奪員工的睡眠,他們更容易犯下大錯或受職災(工傷)。他的研究發現,夜貓子在早上比晚上更容易違反工作倫理,而早鳥在晚上則比較容易失常。

工作效率不只與睡眠的量息息相關,也和生理時鐘有關。位於慕尼黑的路德維希-馬克西米利安大學(Ludwig-Maximilian University)時間生物學教授倫涅柏格(Till Roenneberg)指出,從原始細菌到人類,每個有機體都有由生物學決定的生理時鐘,而且會因人而異。

「就像腳一樣,」倫涅柏格說:「有些人天生腳大,有些人天生腳小,多數人大概在兩者之間。」

他指出,問題在於我們的生活步調通常沒有考慮到生理時鐘。很多公司規定要8點或9點上班,就與員工的生理時鐘產生衝突,再加上白天晚上要回覆電郵、接電話的壓力,讓許多人受「社會時差」(social jetlag)所害。換句話說,他們的身體總是處於錯誤的時區。

倫涅柏格估計,依照好好休息、拿出最佳工作表現的標準來看,有超過70%上班族起床時間早於生理時鐘。

牛津大學睡眠學者凱利(Paul Kelley)指出,這種生理時鐘與工作時間的不對稱,在青春期開始。凱利說,多數人的生理時鐘大約在青春期開始往前挪,當他們唸高中時,平均會比生理時鐘早3小時起床,因為有些學校730分就要到校。

結果是,青少年睡眠被剝奪,傷害他們集中精神的能力,可能導致更長期的健康問題,像是肥胖和糖尿病,也因此英美不少學校都把到校時間往後延。隨著年紀增長,生理時鐘也會開始改變,起床時間會變早,但凱利說多數上班族還是起得太早,他認為理想的上班時間從10點開始。

他指出,早上8點上班並不合理,但很多人都有職場刻板印象,認為早到的人勤奮敬業,晚到的人懶散,其實生理時鐘是由生物學控制,而不是習慣。

巴恩斯指出,彈性工時政策常常遭到攻擊,與對早鳥員工的偏見有關。他做研究發現,就算員工工作時數相同,主管常常會傾向給早到的員工更好的考績和評價,這種觀念讓員工很難讓上班時間配合生理時鐘。

倫涅柏格在德國1家福斯(Volkswagen)車廠和ThyssenKrup歐洲鋼鐵工廠做實驗,調整輪班時間,配合員工的生理時鐘,讓晚起的人上晚班,早起的人上早班,結果發現員工的效率提升,健康改善,而且在上班時和下班後都更不容易疲累。

美國奧勒岡職業健康科學機構(Oregon Institute of Occupational Health Sciences)科學家奧爾森(Ryan Olson)說,現在科技這麼進步,沒理由強迫員工一定要遵守死板的上下班時間。

BBC NEW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in Driver Blog 的頭像
    Win Driver Blog

    Win Driver Blog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