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婚少生、不婚不生已經是已開發國家年輕世代共同的趨勢,造成的少子化問題讓各國政府傷透腦筋,而其中最為甚者就是日本,經濟學人(The Economics) 探討這個現象,認為政府不管做再多,都阻擋不了人口下滑問題。
現在日本男女平均結婚年齡較 1970 年長了 4.2 歲與 5.2 歲,男性為 31.1 歲,女性為 29.4 歲,50 歲從未結過婚者佔比從 1970 年的 5% 上升到 16%。其他富裕國家都有同樣問題,只是日本是亞洲的先鋒,南韓 50 歲從未結過婚者佔比只有 4%。
在西方國家,雖然結婚者人數也下降,但未婚同居者大增,在日本同居者只有 1.6% ,因此在日本可以說結婚率低嬰兒就少,造成人口減少與老化問題,日本只有 2% 的嬰兒父母未婚,但是在英國與美國這個比例超過 40% 。
不婚的原因東西方差不多,都是女性教育程度提升,追求職業發展讓自己經濟獨立,不認為傳統家庭是完美人生的唯一途徑,在日本社會期待結婚沒多久就要有小孩,使得不願太快生小孩的日本女性延遲婚姻,但即使如此,86% 男性與 89% 女性認為最終仍是要結婚。
其中經濟也是一大因素,女性要找能帶來經濟安全感的男性,但是當愈來愈多男性工作不穩定,這個條件變得愈來愈難達到,其中一位 24 歲男性受訪者說,他可能會到 30 歲中後期再結婚。
對女性而言,愈來愈多有全職工作的女性未婚,婚姻責任的傳統觀念讓他們無法兼顧職業與家庭,日本男性一般也希望女性婚後可以放棄工作。日本男性從事家務工作的時間平均一天只有 1 小時,相較美國則有 3 小時,法國有 2.5 小時。
不婚的原因也與遇不到適合伴侶有關, 有些人覺得日本男性對追求女生變得愈來愈害羞,或是懶惰。此外,期待過高也是一個原因,日本婚配公司表示客戶通常只想著自己,他們要的是一個夢幻的伴侶,收入、長相、教育程度三高。
日本年輕男女要配成對有太多阻礙,導致生育率愈來愈低,現在日本女性期待一生中有 1.42 個孩子,1970 年為 2.13 人,難怪人口會下滑。日本還有一種人愈來愈多,叫做「單身寄生蟲」,指仰賴父母的成年人。
沒有男女朋友,也不是宅男或繭居族的單身者很多,這些人勢必會做些什麼事情來滿足他們對親密感的需求,譬如妓女、浪漫的視頻遊戲、迷戀名人、色情影像或寵物等。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要催生,同時也需要婚姻作為家庭生活的基礎,日本政府已經補貼各城鎮舉行聯誼活動,提供更多幼兒園名額,並宣佈配偶減稅法,鼓勵年收入 1 萬美元以上的已婚婦女。
無論政府施以多少恩惠,希望年輕男女可以積極走向、或說選擇進入婚姻與生子的人生階段,但報導認為,政府其實只能坐視這種文化上的改變,年輕人選擇進入婚姻生兒育女,或是選擇一輩子單身,政府作為其實無法發揮太大影響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