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工業大數據專家、美國白宮資訊物理系統顧問李傑(Jay Lee),在《工業大數據》一書中提到,藉助工業 4.0 的機遇,推動台灣的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服務創新,是台灣企業面臨的最大機會與挑戰。

「工業4.0」的圖片搜尋結果

工業 4.0Industry 4.0)被德國政府和工業界定義為製造業未來遠景。德國認為,18 世紀引入機械製造設備的工業是 1.0 時代,20 世紀初的電氣化與自動化是 2.0 時代,20 世紀 70 年代開始的資訊化是 3.0 時代,現在正在進入「工業 4.0」時代,即實體物理世界和虛擬網路世界融合的時代。德國工業 4.0 與美國 CPS,究其核心要義,是傳統製造業利用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和大數據分析(Big Data Analytics)的智慧化轉型。

我們在談到工業轉型帶來的變革時,往往容易看到其代表性的技術特徵,而忽視促使其轉型的最原始的驅動力,也就是對於新價值創造的永恆追求。如果說 前三次工業革命分別從機械化、規模化、標準化和自動化等方向大幅度地提高了生產力, 工業 4.0 與前面三次最大的區別在於:不再以製造端的生產力需求為起點,而是將用戶端價值做為整個產業鏈的出發點,改變以往的工業價值鏈從生產端向消費端、上游向下游推動的模式,從用戶端的價值需求出發提供客製化的產品和服務,並以此做為整個產業鏈的共同目標,使整個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實現協同優化,本質是工業視角的轉變。

工業 4.0 的概念有 3 個支撐點:

一是製造本身的價值化,不僅僅是做好一個產品,還要把產品生產過程做到浪費最少、實現製造過程與設計和客戶需求相配合;

二是製造過程中根據加工產品和狀況的改變自動進行調整,在原有自動化的基礎上實現「自動察覺( Self-Aware ,對自身狀態變化的意識)」的能力;

三是在整個製造過程中達到零故障、零憂慮、零意外、零污染,這就是製造系統的最高境界。

在現在的製造中,存在著許多無法被定量、無法被決策者掌握的不確定因素,這些不確定因素既存在於製造過程中,也存在於製造過程之外的使用過程中。前三次工業革命主要解決的都是可見的問題,工業 4.0 的關注點和競爭點是對這些未見因素的避免和透明化。

聚焦需求缺口,創造產品價值

工業 4.0 的另一個特點就是製造過程和製造價值向使用過程的延續,不僅僅關注將一個產品製造出來,還應該關心如何去使用好這個產品,實現產品價值的最大化。產品的創新和創值不再僅僅是以滿足使用者可見的需求為導向,而是利用使用者的使用資料去創建使用情景模擬,從情景模擬中找到用戶需求的缺口(GAP),這些空缺我們稱之為「未見的需求」,因為即便是用戶自己都很難意識到。

例如,買汽車的人大多都會提出省油的需求,於是所有汽車製造商就努力改變車型和發動機讓車子更加省油。但是很少去關注用戶的駕駛習慣對於油耗的影響,因為駕駛習慣對於用戶而言也是未見的,因此不會有用戶去要求汽車提供駕駛行為管理的功能。

所以工業 4.0 時代的市場競爭也會從以往滿足客戶可見的需求向尋找用戶需求的缺口轉變。以往我們將產品賣給客戶之後就幾乎到達了生產價值鏈的終點,工業 4.0 時代將價值鏈進一步延伸到雲端,以產品做為服務的載體,以使用資料做為服務的媒介,在使用過程中不斷挖掘用戶需求的缺口,並利用資料採擷所產生的資訊服務為使用者創造價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in Driver Blog 的頭像
    Win Driver Blog

    Win Driver Blog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