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發表的報告指出,東南亞「新興亞洲」與南亞「邊境亞洲」地區正面臨氣候的重大變遷,洪水、乾旱、強烈颱風等天然災害頻仍,以及溫度與濕度持續上升,所承受的衝擊可能比世界其他地區更為嚴重。
「新興亞洲」包括柬埔寨、印尼、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泰國及越南,「邊境亞洲」涵蓋南亞的孟加拉、印度與巴基斯坦。
報告估計,亞洲由於氣溫及濕度升高,使戶外工作時間縮短,到2050年時平均每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可能因此損失2.8兆~4.7兆美元,相當於該地區GDP的8%~13% 。預估屆時印尼發生極度降雨的機率將比現在提高3-4倍;越南胡志明市將因為洪災使每年基礎設施受損約5億~10億美元,連帶損失將達到15億~85億美元。
報告也列出極端氣候對「邊境亞洲」國家的潛在衝擊,「我們估計到2050年時,邊境亞洲區5億~7億人每年約有20%的機率可能遭遇熱浪侵襲」。由於海平面升高,海岸地區洪災已成為全球的重大風險,麥肯錫的報告預估,未來可能對沿岸地區造成數兆美元的財產損失;洪災不僅摧毀基礎設施,有時還會汙染飲用水源。
報告也指出,亞洲人均GDP較低的國家面臨風險最大且貧窮民眾將受害最重,因為這些民眾比富人更可能暴露在極端氣候之下,更依賴戶外工作,更靠天吃飯,且財務適應能力也最差。麥肯錫研究所主管、報告領銜人沃濟爾表示,「亞洲面臨的氣候災難可能造成嚴峻的社會經濟衝擊,因此應該在因應這項挑戰時扮演前鋒的角色」。
東南亞地區的優勢之一,在於基礎設施及市區仍在興建中,因此還有機會興建更能抵抗極端氣候的設施;「如果決策官員及企業領袖能夠善用創新精神、人才及彈性,亞洲將能因應及縮限氣候變遷造成的最嚴重衝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