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彭博》發表評論指出,中國已經「債務成癮」,經濟危機已在其不健康的經濟結構下,逐漸發酵,且習近平的「中國製造2025」政策,將反而讓情況愈來愈嚴重。

報導指出,外界似乎很少注意到,中國已經陷入經濟危機,但該國情況,與亞洲金融風暴、以及美國2008年金融海嘯,有很大的不同,具有中國特有因素。報導認為,中國的經濟危機,演進速度相當緩慢,因此難以引起世人注意,但其導致的成本和痛苦,將與傳統經濟危機相同,甚至更巨大。

《彭博》評論表示,多年來,外界猜測,房市泡沫、鋼鐵及太陽能板產能過剩、以及債務過高,會為中國帶來類似金融海嘯的經濟危機。文章回顧,去(2018)年中債務佔GDP的比率,已達到253%,比10年前140%增加了超過一倍。

不過,評論寫道,中國卻一直都好端端的,讓一些人猜測,這可能要歸功於中國政府對大銀行、大企業、以及資本流動的強力控制,來賺取修復經濟體系的時間。儘管如此,《彭博》指出,債務危機對中國經濟造成的損害,並不會因此消失,且中國政府這樣拖延的態度,反而會讓「金融垃圾」無法被即時丟棄。

文章嚴厲批評,中國簡直是「債務成癮」(debt junkie),因此和其他種類成癮一樣,都需要治療,才能繼續前進,但報導從過去經驗推估,要修好中國的金融體系,可能會耗費3.8兆美元左右。

《彭博》分析,就算習近平想透過發展機器人、電子車等新產業,來刺激新興產品,但這可能會創造中國的老問題:太多工廠、太多債務、太多浪費,且這些已積欠下的債務,並不會「突然變成黃金」(magically transform into gold)。

關於「太多工廠、太多債務、太多浪費」這三個問題,共享單車或許是個很好的例子。

《日本經濟新聞》曾報導,曾在中國紅透半片天,甚至前進台灣、日本、新加坡等國外的共享單車商業模式,近日開始陷入困境,多家公司苦於資金不足,顯示該泡沫已正式破裂閉幕。

根據報導,雖然共享單車方便,可以隨時騎放,不用被站點限制,適合短途移動,但最近上海許多單車,都因業者無暇修理,而處於壞掉的狀態,導致民衆使用意願降低。報導介紹,當時出於市場規模擴大的預期,以及可以先取得押金的誘因,讓許多人趨之若鶩,公司也如雨後春筍般成立。

《日本經濟新聞》提醒,共享單車為擴大市佔率,需要投入大量單車,且修理單車和運送單車至合適場所,都需要耗費成本,因此共享單車公司的財務壓力,便逐漸上升。此外,報導指出,還有一些公司疑似是為了取得押金,才進入市場,並拒絕民衆要求退回押金的要求,使得民衆信心下降,而出現類似「擠兌」現象。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中國知名共享單車公司ofo,也從20國市場退出,並疑似已解散海外部門。

《紐約時報》日前也刊登過類似報導。文章介紹,共享單車熱潮,在兩年前,快速滲透中國各大城市,但好景不長,中國最大的共享單車ofo小黃車,已陷入財務危機,無法應百萬使用者要求,退回其儲值金,且其經營人,也因欠稅被政府列入黑名單。

根據報導,ofo小黃車的用戶,從上周開始出現大規模要求退還儲值金潮,每人金額不過最多新台幣1000多元,但外界對該公司財務狀況的擔憂,其實從好幾個月前,就已經開始。

《紐約時報》報導,在中國知名網路媒體《澎湃新聞》,介紹有網友假裝是外國人,用英文致信ofo小黃車,便立刻得到退還儲值金後,民衆就更加憤怒,不滿該公司明顯禮遇外國人的行為。根據《紐約時報》報導,ofo小黃車回應,該公司規模甚大,本來申請退儲值金就會出現時間先後,但此説明似乎造成反效果,讓民衆對公司的營運情況,感到更加擔憂。

《紐約時報》回顧,共享單車概念出現後,吸引相當多人競相模仿,也得到其他大公司資助,但之後整個產業陷入惡性競爭,例如派人破壞對手的腳踏車,或是故意把車載到荒涼的地方,防止民衆使用。另報導分析,雖然只要用戶儲值,公司就可以得到現金流,但無固定歸還處單車的維護,卻相當耗費成本。

另外,還有其他外媒也發表了對中國經濟的悲觀評論。

英國頂級金融報《金融時報》預測,中國今年企業破產數可能會大幅增加。報導介紹,安聯(Allianz) 集團旗下公司裕利安宜(Euler Hermes)預測,中國今年陷入無法履行債務困境的企業,將比去年增加兩成。此增加幅度比去年上升60%根據報導,分析師表示,中國經濟正逐漸走疲,因此就算該國政府妥善處理,還是無法完全避免衝擊。

根據報導,中國今年公司破產數量會大幅增加,是因為政府近日強力打壓地下金融市場,也就是所謂「影子銀行」,希望讓信用市場規模恢復,並鼓勵企業使用正規破產宣告程序,避免「僵屍企業」繼續存活。

日本大報《產經新聞》也在去年底發佈時評,介紹中國總體經濟學家向松祚,估計中國去年經濟成長率可其實已貼近0的言論,並預測今年情況恐更糟糕。時評介紹,中國政府公佈該國去年第三季經濟成長率,來到6.5%,但向松祚卻透露,根據某「重要機構」的内部文件,中國真正經濟成長率,可能只有1.67%,甚至有估計方法認為早已進入負成長。

時評指出,雖然中國在統計數據灌水的行為,國内外路人皆知,但這是第一次有知命教授直接予以批評,並提出差距巨大的數字。文章認為,若向松祚訊息屬實,則中國經濟可能已陷入嚴重蕭條,且若中國一直以來都以此程度灌水,則該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美名,可能也只是謊言一場。《產經新聞》時評説明,雖然向松祚在演講中,表示「我們」判斷錯誤,但現在的中國其實只有一個人可以做判斷,也就是習近平,因此他的言論,也可被視為暗中對習近平的批評。

時評介紹,現在習近平獨裁體制已成型,因此對他的批評可以說是「驚天動地」,而受到中國網友瘋傳,但迅速被網警刪除。

《產經新聞》警告,若習近平現在必須同時面對美中貿易戰,以及國内的大蕭條,則他很可能會成為國内政治批鬥的目標。

文章最後提醒,中國今年情況更糟的機率很高。《紐約時報》同樣在去年底曾發佈另一篇報導,分析中國經濟成長動力減緩,許多人因為沒有工作,被迫現在就回家過「農曆年」,恐導致習近平的統治根基動搖。

報導指出,現在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除了債台高築外,還有美中貿易戰。報導引述中國在上個(12)月14日發佈的統計數據,表示該國的零售及工業成長,出乎意料地低,經濟學家甚至警告,這是金融海嘯後,最差的表現。

報導介紹,中國將所有重要的產業,都控制在政府手上,讓該國能在景氣下滑時,快速進行援助,而中國去年春天宣佈的消減債務計劃,也因導致成長放緩,而悄悄被調整。

不過,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導致工作機會減少,已開始影響到一般民衆。一位在廣東東莞工作的農民工,向《紐約時報》説道,自己沒什麽工作可以做,因此決定提早回家過年。她表示,這是她2005年離鄉以來,第一次提早返鄉過節。一位在東莞車站附近販賣行李箱的民衆則告訴《紐約時報》,民衆今年明顯有提早回家過年的跡象,因為一般來説,她生意的高峰,都是在1月左右,但當時她的行李箱銷售量,現在就開始上升了。

報導回顧,中國在申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及舉辦北京奧運後,便沒有再向先進國家要求支援,甚至在經濟危機中,表現穩定。

然而,《紐約時報》分析,習近平可能已經沒有辦法享受這樣的奢侈。雖然他全面加強政治及社會控制、廢除國家主席任期限制、甚至還「和諧」(屏蔽)掉負面經濟新聞,但美中貿易戰最終還是有可能燒到他身上。更糟糕的是,中國可能還希望透過一帶一路計劃,來「出口」其國内經濟危機。

《亞洲時報》時評表示,中國一帶一路戰略,並沒有為小國帶來成長,反而是讓他們深陷債海、剝奪他們前景、並讓他們失去購買中國出口品的能力。相反地,馬歇爾計劃使歐洲國家復興,給他們購買美國商品的能力。

時評指出,一帶一路資金,大多來自中國負債累累的企業,而該國的經濟,正面臨内憂外患、四面楚歌。文章批評,一帶一路為中國,創造出「經濟不穩定的軸心」(Axis of Economic Instability),並埋下通貨危機的種子。時評分析,對這些計劃供應大量人民幣,將造成中國國内通貨膨脹,外匯存底迅速減少,為全球金融創造不穩定性。

時評認為,現在美國採取保護主義貿易政策,限縮了中國發洩國内過剩產能的管道。此時,中國便宣稱一帶一路,可以擴大中國經濟成長,並加強全球地緣政治連接。文章直接點出,其實這一切都是謊言。時評批評,一帶一路建設計劃,要不是電影院、滑雪場等無意義的設施,就是吸錢的戲法。

文章引述學者説法,表示一帶一路計劃,多半不是為了當地經濟發展,而是希望讓中國更容易得到天然資源,或是拓展其低成本出口品市場。在許多建設計劃中,中國甚至直接從自己國家運勞工過去,減少對當地就業機會的貢獻。

學者警告,中國還想盡辦法,讓這些國家無法逃離債務:若他們要求延後償債日期,中國就會要求加碼簽建設合約,導致債務規模滾雪球般擴大。文章接著提到,中國一帶一路計劃,還讓接受援助國家,失去成為中國出口品市場的機會,因為他們往往被債務壓迫,並因中國勞工隨企業湧進,導致製造業崩潰,喪失成長潛能。

時評警告,一帶一路一開始,可能真能對中國企業帶來正面助益,但長期而言,將對中國造成負面影響,因為中國往往幫這些蒙受損失的企業紓困(bailing out)。雖然中國政府總是能印更多錢,來解決債務問題,但此舉後果,可能是讓中國本土投資泡沫,擴展到整個歐亞大陸,甚至讓人民幣價值崩盤。

時評指出,雖然一般認為,中國試圖將人民幣匯率,維持在較高的水準,但其實從20188月開始,中國就一直在守護人民幣,阻止貶值。時評介紹,中國政府主要靠外資流入,來協助維持人民幣價值,但就如一位學者回顧亞洲金融風暴時指出的一樣,資本流入的風險,其實相當巨大,因為危機爆發時,國内財富往往會隨著外國資本一起逃走,找尋其他適合投資的安定地點。

時評引述研究指出,若人民幣價值迅速下降,將增加財務槓桿過高的中國企業負擔,並提高經常帳危機風險,恐導致中國無法購買進口財,以及支付外國債務。

時評回顧,中國經濟危機,往往伴隨政治不安。最後,文章警告,中國政府官員,陷入一個「沒有出口」的困局:他們就未來政策走向,無法達成共識,並不願離開現有的政策,因為不知道替代方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