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疫情爆發之前,全球化就已經遭遇麻煩了。成形於1990年代的全球貿易體系為全球化的最後一波浪潮,然而隨著2008年金融海嘯來襲,銀行和跨國公司撤回投資,貿易陷入停滯,接著是川普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美國課徵的關稅創下1993年以來的新高,使得中美兩國的科技業不得不互相脫鉤。

1月開始,疫情對貿易的衝擊從亞洲擴大至西方,全球貨物貿易今年恐衰退1030%,疫情趨緩的南韓5月初的出口額仍驟降了46%,不過食品貿易受到的影響不大,中國也靠醫療器材的外銷,勉強支撐住出口額。

疫情也暴露出國際政治「無政府狀態」的本質,美國自顧不暇且中央和地方陷入分裂,無意帶領全球抗疫,而中國對疫情的不透明和霸凌行徑,也證明其不適合領導全球。

疫情中斷了國際間人力、貨物和資金流,在人力方面,川普政府打算進一步限縮移民政策,將工作機會留給美國人,其他國家很有可能會仿效;此外,目前全球多達90%的人居住於實施旅行禁令的國家,飛機製造商大幅削減產量,航空公司將迎來長期的寒冬。

由於各國的紓困方案都以本國企業為優先,加上為了避免供應鏈斷鏈,加速將產業遷回本國,譬如印度、日本、歐盟和美國,全球貿易因而放緩,不過數位科技卻一枝獨秀,亞馬遜、蘋果等企業的貿易仍蓬勃發展。至於資金流也出現枯竭的現象,中國在美國的創投第一季大減了4億美元,美國的退休基金也減少對中國的投資。

然而,供應鏈的穩定之道不是在地化,而是全球化以分散風險,但各國正背道而馳。此外,一個分裂的世界更不利於解決疫苗研發、經濟復甦等問題。我們正在跟全球化說再見,卻對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渾然未知。

https://www.economist.com/leaders/2020/05/14/has-covid-19-killed-globalisation

economis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in Driver Blog 的頭像
    Win Driver Blog

    Win Driver Blog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