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近日說,英國政府針對避免愛爾蘭島內出現海關檢查所提方案能否接受,歐盟將讓愛爾蘭政府享有最終決定權。
目前分類:國際情勢 (1002)
- Dec 05 Tue 2017 08:46
英愛邊界談判 歐盟挺愛爾蘭
- Dec 04 Mon 2017 05:50
美國退出全球移民契約
美國駐聯合國外交代表團宣布,美國總統川普執政團隊已讓美國退出聯合國一項改善移民和難民問題解決方案的協定,表示這項協定「不符」華府的相關政策。
- Dec 03 Sun 2017 08:58
洛興雅危機發生之際 中國重拾對緬甸影響力
美國國務卿提勒森上周譴責緬甸鎮壓洛興雅穆斯林的行動與「種族清洗」無異時,緬甸武裝部隊總司令敏昂萊正在中國訪問,與軍方高層及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緬甸文人領袖翁山蘇姬12月1日也抵達北京,與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中會面。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顯然認為此刻是中國與緬甸重建關係的良機,既可協助緬甸這個鄰國穩定國家,也可維繫邊界安全 。
- Nov 30 Thu 2017 05:53
金正恩不斷核試 「恐釀全球災難」
曾至北韓實地採訪的華盛頓郵報前東亞分社主任哈登(Blaine Harden)指出,美國是否向北韓宣戰,令人擔憂,而北韓領導人不斷測試核武的動作,恐釀成全球災難。
- Nov 29 Wed 2017 16:09
北韓試射新型飛彈 飛行高度破紀錄
北韓29日凌晨3點17分進行今年第20次,可能也是威脅度最高的一次飛彈試射。
- Nov 29 Wed 2017 08:51
神秘的蘇非派穆斯林 為什麼是IS攻擊對象?
埃及北西奈省的拉瓦達清真寺11月24日遭血洗,目前還沒有組織宣稱犯案,但西奈半島與「伊斯蘭國」(IS)掛鉤的伊斯蘭聖戰組織近年發動多起恐攻,通常以安全部隊和基督教堂為攻擊對象,這次攻擊蘇非派穆斯林聚會的清真寺,震驚埃及,IS為何要攻擊蘇非派?
- Nov 25 Sat 2017 06:51
教宗下週緬甸行 將面對外交窘境
教宗方濟各下週將訪問緬甸。對於這位全球最德高望重的基督信仰者而言,此行是小心謹慎之旅,因為緬甸篤信佛教,而且美國譴責緬甸軍方對洛興雅穆斯林施暴是「種族清洗」。
- Nov 22 Wed 2017 11:13
德國面臨68年來最大執政危機 恐波及歐洲聯盟
德國總理梅克爾籌組聯合政府談判破局後,總統史坦麥爾表示,德國面臨二戰後德國民主制度68年歷史中最嚴重執政危機,催促國會各黨「為國效勞」,力圖組成政府。
- Nov 15 Wed 2017 09:31
美國到處都是中國製監視器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製的監視器在美國四處架設。田納西州警方用監視器監看路口違規情況,美國陸軍用監視器監看密蘇里州基地,消費者和企業架設監視器在自家和公司門口,而且美國在阿富汗喀布爾的大使館也使用中國監視器。
- Nov 12 Sun 2017 10:14
黎巴嫩總理訪沙國未歸 中東再掀動盪
黎巴嫩總理哈里里(Saad El-Din Rafik Al-Hariri)11月3日出訪,外界原以為是去政治後台沙烏地阿拉伯做例行訪問,未料翌日卻在沙國首都利雅德透過影片宣布辭職,且截至11日仍未返國。
- Nov 08 Wed 2017 11:01
沙國反貪腐資產上看8000億美元
華爾街日報報導,根據知情人士,沙烏地阿拉伯政府計畫在擴大調查該國權貴人士貪腐行動中,將總計高達8000億美元的現金與資產沒收。
- Nov 08 Wed 2017 05:25
中國欲建千里隧道奪水 恐與印度再生摩擦
中國正在開展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野心勃勃的雅魯藏布江引水項目。雅魯藏布江水流入印度,是印度的最大河流之一。此事可能成為兩個亞洲大國之間的又一個摩擦點。
港媒報導說,中國工程師正在測試可能用於修建1000公里長隧道的技術。這將是世界最長的隧道,它將把西藏南部的雅魯藏布江的水分流出來,然後運輸到新疆的塔克拉瑪干沙漠。
- Nov 07 Tue 2017 06:07
中國大力投資非洲 卻醞釀非洲人反華情緒
中國在非洲耕耘已久,投資礦產,以及各項重大基礎建設,但非洲人並沒有因此感謝中國,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個原因是大多數在非洲布局的中國企業只僱用中國勞工,把最低工資的工作丟給當地人。
- Nov 06 Mon 2017 11:48
時代雜誌:中國贏了
美國《時代雜誌》亞洲版最近公布最新一期(11月13日)封面,以英文及簡體中文寫上「中國贏了」(China won),這是該雜誌封面首次同時出現兩種語言。文中介紹,就在5年前,大家一致認為,中國總有一天需要根本性的政治改革來維護國家的合法性。今天,中國的政治經濟體系比二戰結束以來主導國際體系的美國模式更具備可行性,甚至更具可持續性。
- Nov 04 Sat 2017 06:13
川普亞洲行五大要點
美國總統川普3日起至14日止將展開期12天的亞洲行程,將陸續造訪日本、南韓、中國、越南及菲律賓,為川普上任以來最長的海外行程,他也將與各國領袖會面,以下為他亞洲行的五大看點:
- Nov 02 Thu 2017 06:01
憂北韓加劇 紐時:南韓能製作4300顆核彈
北韓近期雖未有新的軍事行動,但由於擁有氫爆與洲際彈道飛彈的技術能力,以及變化莫測的領導者,周邊各國仍相當忌憚。外媒指出,握有核彈的北韓造成了鄰近各國的不安全感,可能將會讓亞洲國家紛紛開始步上擁核之路,同時也指出,光是南韓目前就已經有製造4300顆核彈的能力。
- Nov 01 Wed 2017 05:57
俄干預美大選爆新證據 傳用臉書假帳號影響1.26億用戶
美國總統川普「通俄門」案有新進展,一名前競選團隊成員已向聯邦調查局(FBI)坦承先前調查時作偽證;當地時間11月1日臉書、谷歌和推特3家公司代表,也將出席俄羅斯涉嫌干預大選的聽證會,有知情人士搶先透露俄國干預大選的新證據,稱俄國利用臉書註冊470個假帳戶,共發出8萬則貼文,共觸及1.26億名美國民眾。
- Oct 30 Mon 2017 09:14
盼選舉帶來新氣象 冰島你不知道的5件事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肆虐冰島經濟至今,社會陷入分歧的僵局,為了擺脫當前政治危機,10月29日舉行的國會選舉為4年來第3度。
- Oct 30 Mon 2017 06:15
歐盟多事之秋 教宗:找回團結才有未來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周日(10/29)發表有關歐洲的重大演說,他敦促歐洲聯盟(EU),若希望未來全民繁榮、公平,就得「找回身為單一社群的意義」。
- Oct 29 Sun 2017 11:39
國葬後…新泰王、軍政府與政黨 三角關係難解
隨著泰國一年的國殤期走到尾聲,泰國軍政府、政黨和新泰王的三角關係勢成關乎國家發展的重點。已故泰王蒲美蓬任內,泰國軍事政變不斷,兩造相持不下時,都是蒲美蓬扮演最後的仲裁者。瓦吉拉隆功無此威信,軍方和政經精英少了像蒲美蓬那樣巨大的靠山,無論干政或執政都得更加步步為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