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捐血、捐器官,沒聽過捐聲音吧!是的,把你的聲音捐出來,就可以幫助數百萬言語功能嚴重障礙的人說話。
每個人說話的聲音都有他的特性,所以熟識朋友、親人或者名人,縱使沒有見到他們的面貌,你也可以輕易認出他們的聲音,但是有數百萬言語功能嚴重障礙的人,只能仰賴沒有個人特性的電腦化聲音說話,因為電腦聲音種類很少。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現在有一個叫作VocaliD的組織鼓勵人們捐贈聲音,該組織可以運用這些捐贈的聲音,為言語功能障礙的人製作像指紋一樣具有獨特性的說話聲。
雖然VocaliD的計畫還處早期階段,但是專家們正在努力改善錄音的流程,他們希望使用網路軟體或手機App,讓民眾可以在遠端的安靜地點錄下他們的聲音,錄音的品質越好,就能製做出更真實的聲音。
VocaliD創辦人來自美國德拉瓦州和波士頓,該組織的專家先取得言語障礙者所能發出的任何聲音,分析出這個聲音的特性,然後將此特性結合到以捐贈聲音為元素做成的合成聲音中。
捐贈者的年齡、聲音大小、性別等必須與受贈者匹配,這樣一來新的合成聲音便能儘量保有受贈者本人原來的特性,又能夠具有捐贈者說話的清晰程度。
該組織表示:「這個簡單的構想,對於那些倚賴合成聲音表達自己的人,可能產生重大的影響。」
據VocaliD估計全世界有數千萬人依賴電腦聲音來溝通,單單在美國就有250萬人。電腦聲音的選擇性少又不具個人特色,就像機器人在說話一樣。
人的聲音來源是喉頭(larynx)又稱音箱(voice box)所產生的嗡嗡聲響,每個人都有一個反映其生理或解剖結構的獨特「聲源」,這個聲源經過聲道(即頭與頸部之間的喉腔)的過濾,藉由喉腔形狀的變化可以產生子音和母音。
有一些人有神經傳導語言障礙,無法控制他們的喉腔過濾聲音,許多人只有一些控制聲源的功能。
像患有帕金森氏症和腦性麻痺的病人,VocaliD就可以他們自己和捐贈者的聲音為基礎,幫助他們建立一個客製化的合成聲音。
專家使用捐贈者所錄下的數千個句子製做新的聲音,這種方法類似工程師在打造Siri軟體和其他的語音辨識系統所使用的技術。
錄音過程要花上2至3小時,捐贈者要讀出短句或不斷重複讀,讓錄音內容包含英語中所有聲音的組合。
專家用軟體將捐贈者與病人的聲音合成之後,開始建立像母音和子音這樣的語言的基本單位。大功告成後,病人就可以說任何句子。
這樣捐贈聲音的人會不會哪一天巧遇與自己聲音相同的人呢?該組織說「不可能」,因為新的聲音是混合音,它只是部分含有捐贈聲音的特性而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