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經濟已經連續24個年頭正成長,甚至連2008年金融海嘯對它也毫無影響,不過,這樣的榮景來自於澳洲豐富的天然資源,煤、鐵出口帶來龐大利益,但「出來混總是要還」,當煤、鐵的大多頭面臨結束,澳洲恐將成為下一個「荷蘭病」的候選人。

「澳洲煤鐵」的圖片搜尋結果

所謂荷蘭病,是指荷蘭於 1959 年發現天然氣田, 1973 年發生第一次石油危機,荷蘭由於身為天然氣出口大國,高漲的能源價格讓荷蘭得到大量出口收益,但這些收益也讓荷蘭貨幣升值,製造業成本上升,因而失去出口競爭力,當能源收益不再,荷蘭頓時發現產業已經千瘡百孔。此後,因為自然資源收益,導致製造業生產力荒廢的現象,就被世人稱為荷蘭病。

澳洲的情況,的確顯示出標準的荷蘭病病徵。澳洲先是從自然資源獲益匪淺,2008 年金融風暴時,由於中國為了緩和衝擊擴大寬鬆,國內建設泡沫再起,又向澳洲買進大量煤、鐵,結果澳洲連金融風暴時經濟照樣成長。不過,當中國政策轉變,現在消除「穹頂之下」危機才是當務之急,能源政策「除了煤什麼都好」,內部也檢討許多不當建設,導致煤鐵需求大減,澳洲的好日子也就倒數計時了。

而澳幣在這段好日子裡表現強勁,也產生了荷蘭病的標準病癥,製造業成本激增,導致製造業衰退,如福特就因此關閉了墨爾本郊區布洛德梅多的工廠,而布洛德梅多失業率已經飆高到27%

如今,當原物料價格退潮,佔出口高達 3 成的中國需求減少,澳洲的病情也逐漸浮現,薪資跌至 17 年來最低,而失業率也來到 10 年來高點, 澳洲央行已經開始壓低匯率,以免病況加重,不過澳洲想從荷蘭病中脫身,得把過度集中於礦業的經濟體,重新調整為健全發展的經濟體,提振營造業、教育、金融與醫療產業等。

許多人對此不抱信心,以澳洲熱愛礦業的程度,要把經濟體重新調整,速度恐怕只會非常非常的緩慢,也就恐怕免不了荷蘭病當頭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