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在做教育改革,但是我們的教育變得更好了嗎?OECD調查,追求教育機會公平的政策只有16%,顯見全球教育政策嚴重缺乏公平機會。

從千禧年以來發表的全球性大型教育研究報告,引發許多國家的教改風潮,以德國而言,當時的教改動機,主要出於德國學生在2001年公布的PISA測驗結果成績相當低落,震驚德國社會。

國際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日前發布對全球教改成果所作出的評量,批評許多改革當局並未檢驗執行措施與政策成效。這項由OECD巴黎總部的教育專家針對2008年至2014間所進行的教育改革提出的研究結果,涉及全世界共34個國家暨區域,共450項教育改革措施,範圍從紐西蘭的毛利族及太平洋諸小島少數民族的弱勢孩子在全球化過程中的處境,乃至於芬蘭的教師進修培訓,應有盡有。

OECD指出,教育政策的成功與否,與受教者的社會背景有極大的關聯性,然而全球僅有16%的教改方案致力於提升接受教育的機會平等性。德國長久以來在教改政策上備受批評,但在此方面的表現相當突出。另一方面,專家們也對德國學生過早被分送至不同的教育管道的教育體系提出批評。

雖然OECD的專家並未明確提出廢除德國主幹學校(Hauptschule)的建議,但肯定德國革新後的中學體系,為學習成就優異的學生開啟了取得高中會考文憑(Abitur)進入大學的大門。專家們也稱讚德國的高教育水準,及德國對全國教育水準的比較結果進行檢核。

德國是眾多國家中,少數對教育改革措施進行評量的國家,專家資料顯示,全球只有大約10%的教改措施,對實施結果作出分析評量。OECD教育領域負責人Andreas Schleicher在倫敦舉辦的一場成果報告中表示:「有太多的改革無從得知確切效果……我們的核心目標是給教育改革一點時間,並對其成效進行分析研究。」

2008年開始的改革計畫,大部份都針對學校進入職場間的過渡時期而設計,即29%所有改革辦法都是針對職業教育而來,德國的雙軌技職教育體系被專家視為優良典範,象徵德國教育體系內的一大主幹,也間接說明德國青年失業率為何低於鄰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