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視覺與聽覺的注意力通常在持續三秒鐘左右後,就開始期待變化或轉折。會演說的人通常對其每段話在三秒鐘左右就稍作停頓。
在各種典禮及重要場合中,如何以精闢的演講來充分表達自己的意念並打動聽眾的心弦,是任何有志於展翅高飛、想快速成名的人士值得認真研習的課題。
古訓:「言多必失,言多必敗。」因此,說得多不如說得好(言之有物)、說得妙(幽默風趣)。幽默大師林語堂說:「演講的長度要如同女子的裙子一樣,越短越好。」善哉斯言!古今中外,任何精彩演說,其長度多在三至五分鐘左右。1863年林肯總統在蓋特茨堡那場寓意深遠、情辭並茂、撼動人心的短篇演說就是最佳明證。
本人將近40年的職業外交生涯中,獲邀參加的節慶(如國慶、中秋節、耶誕節聯歡會)、喜慶(如婚宴、壽宴、升官就職)、紀念會或國際禮儀演講會等活動的場次難計其數,幾乎每場掌聲笑聲不斷,不是安打、就是全壘打,其圓滿成功的秘訣無他,就是謹守「事豫則立、有備無患」的觀念,但前提是如何去作好準備。
要了解你的聽眾是誰。任何重要場合不管事前有無被主辦單位或主人告知要上台講話,都應事先了解相關活動的主題或應景話題,構思簡短講稿,才不致於臨場慌恐、不知所云。譬如應邀參加學校運動大會開幕式之前,就可先上網或查閱大英百科全書,就運動員精神(sportsmanship)一欄,摘下「勝不驕、敗不餧」的重要關鍵句,抄寫在小紙片上,以備不時之需。
對於一場大約兩三百位、耗時二、三十分鐘的專題演講會,應如何準備呢?首先要設法搜集聽眾資料,如聽講人數、性別、職業別、年齡層、學識水準及場地等,以便選擇不同的說話方式及決定演說內容的深淺度;其次就是沿襲一般寫作「起承轉合」的順序撰稿,再將若干躍動性的重要詞句作有效的排列組合。
講稿要口語化,不宜使用文言句子,尤其忌用艱澀難懂的詞句、避開陳述一些難以令人立刻領悟的玄虛道理。此外,還要善用比喻,1960年代外交部長葉公超在一場公開的演講會上,將優秀稱職的公務員比喻為「神仙」(無所不能)、「老虎」(替長官把關)、「狗」(忠於國家主人)等三種角色集於一身,這與林語堂博士將演講長度比喻為女人的裙子,有異曲同工之妙;酌予使用幽默風趣的詞句、數據和來自本身經驗的智慧語,可加強聽眾對講詞的接受度及信任度。
善用停頓及手勢。對於有多數貴賓輪番上台演說的場合,宜於事前在心中擬好一篇簡短有力,大約三分鐘的講稿,可分為三大部分:導入(起)大約30秒,展開(承轉)大約120秒、終結(合)大約30秒。倘以華語念稿速度計算,大約是八、九百字左右。
為彌補語言表達之不足,平時應勤練演說技巧,諸如適切的手勢、自然和藹的表情、充滿感情的聲調,會令人深思的長句子要慢說並設約一秒的停頓點。
演說的成敗與善用抑揚頓挫有極為密切的關係,因為人類視覺與聽覺的注意力通常在持續三秒鐘左右後,就開始期待變化或轉折。會演說的人通常對其每段話在三秒鐘左右就稍作停頓。倘不稍作停頓,接下去的詞句話語就不易被聽清楚。
作者: 文/謝棟樑(中華民國前駐索羅門及希臘大使)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