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日前出席經濟前瞻論壇,指出2014年10月底中共召開第18屆五中全會,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20 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比2010年翻一番」為第十三個五年計畫(2016-2020年)的目標。但李偉坦言,無論是從國內發展差距,或國際總經形勢來看,要達成這兩項目標都有重重障礙存在。
經濟成果分配不公
李偉指出中國過去30年在經濟上長足的進步得到舉世矚目,不過中國力拚經濟的後果,是各領域的發展嚴重失衡,例如為了發展犧牲了生態環境,人民深受霧霾之苦,北京最近還出現搶購空氣清淨機的情況。而身為製造業發展主力、數量高達2 億的農民工,卻受限於法規,無法與工作所在地的城市居民享有同樣的公共服務,李偉認為這是社會公平的缺失。
中國改革開放的策略「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也讓城鄉差距逐年擴大。據國務院研究中心統計,2014 城鄉居民收入與消費水準的相對差距雖然逐漸縮小,絕對差距仍相當大,分別為19000以及17000人民幣。但論及如何解決經濟成果分配不公的問題,李偉卻認為要「把餅做大」、持續提高總體經濟規模,與中央 GDP 增長率維持 6.5% 區間以上不謀而合。
2016-2020 GDP 成長率保 6.5% 有困難
中國國務院研究認為要解決中國目前存在問題,是靠繼續提高經濟規模,帶動整體收入,藍圖很美好,然而現實看來並不樂觀。李偉表示經濟發展的趨勢是,當總額突破一臨界點後,成長速度趨緩是正常現象,但由國際政經局勢、中國內部因素而言,2016 至 2020 年經濟增長率維持 6.5% 的「難度很大」。
全球復甦不如預期,東南亞國家崛起競爭激烈
李偉進一步指出 2008 年金融海嘯後,儘管各國政府祭出一連串財政、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全球經濟復甦還是不如預期,因此下一波帶動世界快速增長的動能尚未出現。另外東南亞國家邁入快速工業化時代,12月底上路的東協經濟共同體(AEC),有望能創造一個與中國抗衡的單一市場,也帶給中國極大的競爭壓力。
勞動年齡人口大減與僱傭成本增加
中國過去因為實施嚴格的一胎化政策,有效控制人口增加,同時大大縮短了人口紅利的時期。國務院研究中心估計,從 2012 年開始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出現較上年同期淨衰退的狀況,到了 2014 年累計減少 960 萬人。
勞動年齡人數大減,使勞動市場供給下滑、提高了雇主的僱傭成本。例如 2004 至 2014 的 10 年期間,農民工實際薪資增加 2.74 倍,每年平均成長 10.6%,遠高於同期 GDP 年增率,李偉直言勞力成本暴增會削弱製造業的競爭力,從而衝擊中國的經濟成長。而他更毫不避諱地坦言,未來中國在激烈的國際市場中,先前擁有的勞力密集優勢很可能會大幅減弱。綜合以上種種侷限,中國官方想實現 GDP 年增率至少達 6.5% 的目標,恐怕相當困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