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病毒讓人類活動大減,最新碳排放量的權威數據指出,今年4月人類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 2019 年的每日平均水平下降 17%,來到 2006 年的水平。然而,專家認為這種情況不太可能持續下去,短暫的污染中斷對氣候變遷而言只是滄海一粟。
這份報告是衡量今年 1~4 月疫情全球大流行造成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的首次分析,外部專家稱讚該研究是至今最全面的研究。作者查看有關能源使用、產業活動和政府對疫情反應的數據來估算,並預測這一年度碳排放下降幅度可望達到聯合國巴黎協定下的年度減排量。巴黎協定目標為本世紀中葉將排放量減少到幾乎為零,避免氣候變化帶來的另一場全球災難。
不過,研究人員認為,雖然出現巨大的排放量下降幅度,但也說明實現巴黎氣候承諾所面臨的挑戰,他們認為,人類需要透過綠色能源和電動汽車進行系統性改變,而不是暫時減少強制性行為。
報告寫到,「禁足令導致能源使用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發生巨大變化。不過,這些極端下降可能只是暫時的,因為它們沒有反映出經濟、運輸或能源系統的結構變化。世界領導人在擬定新冠病毒疫情後的經濟對策時,若能考慮氣候變化的程度,將影響未來幾十年的全球碳排放路徑。」
許多科學家和環保主義者對溫室氣體排放量下降並不完全樂觀,認為戲劇性的下降是政府暫時關閉企業和強制人們留在家裡以避免傳播新型冠狀病毒的結果。但是,僅憑這一點還不足以阻止氣候變化。
報告預計 2020 年的總排放量僅會適度下降,具體取決於社會疏遠措施持續多長時間。如果碳排放量在 6 月中旬恢復到危機之前的水平,那麼這種大流行只會使今年的污染減少約 4%。研究作者說,如果像許多公共衛生專家的建議,全年實行某些限制措施,則最多可能下降 7%。該估計值與國際能源機構先前的預測大致相符,後者預測今年將下降約 8%。
如果像在 2008 年金融危機之後那樣,政府在疫情之後推遲對抗氣候變化的行動,排放量可能會比以前更加糟糕,可能導致的氣候危機會比新冠病毒出現之前的預期更為嚴重。
疫情帶來的任何環境好處可能都是暫時的,如果不對社會的運作方式進行更系統和長期的改變,一旦大流行消退,污染可能會以報復的方式重新出現。唯有轉變能源結構,從化石燃料轉向可再生能源,讓碳排放量持續以每年 4~7% 的幅度減少,才能更接近巴黎氣候協議中設定的目標。該研究發表在同行評審的英國 《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
留言列表